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4期
2008-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手」護大地系列之四】
  財富與心富特別報導
  人生練習題
  喜樂證言
  寰宇慈濟
  出版書訊《生命中難以承受的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台灣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4期
  十六~十七日 貪起,貧至

 

◆10‧16~17《農九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貪念;貪吝之心,是布施最大障礙。


難捨能捨,真實見證

《雜譬喻經》中記載一對貧困老夫妻拾得檀香木斗,換取米糧供僧、供佛之故事;上人於午後的人文志策會中表示,現代同樣也有「難捨能捨」的見證。如緬甸風災後,接受慈濟稻種、肥料的農民夫妻「日存一把米」,也有人不惜借貸捐款,只為幫助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再言建設台北慈濟醫院時,一對穿著樸素的夫妻拿來一袋支票與現金要捐獻。「他們說,這筆錢是二十多年來的積蓄,原本準備買房子;但得知慈濟要在新店建醫院,決定繼續租屋居住,把錢捐出來蓋醫院。我拿到那筆錢,就好像將一棟房子握在手心一般……這對夫妻見證了『貧窮布施不難』!」

諸如此類的現代大藏經,上人勉勵人文志業同仁要詳實記錄、報導,讓大愛台發揮救心、救世良能。

近來媒體聚焦金融危機、毒奶粉事件,大愛新聞亦有報導,然角度不同,著重於告訴大眾如何正確面對,降低心靈恐慌;上人肯定這就是「報真導正」。

「長久以來,我一直呼籲大家要克己、儉樸生活;並非預知到全球這波金融危機,只是看到人心貪婪現象,說明佛法的因果——世間禍端,多由人心貪婪開始,社會上若是彌漫『貪』的氣氛,終會導致『貧』的結果。」

一念不忍,一生堅持

四十幾年前,上人決心出家時,就有強烈心願「我要救世!」出家後有段時間,覺得願力雖大,卻不知從何著手,因此退縮自修,在普明寺旁小木屋靜心誦讀《法華經》。從經文中領會修行並非獨善其身,再度提起救世之心,且認為救世要從「救心」做起,唯有人心淨化,才能挽救世間的壞敗。

慈濟志業正是為救世救心而開展。然慈善一開始,就有質疑的聲音,甚至出現種種詆譭的言語。

「有人說我很『聰明』,表面上不接受供養,卻以『慈善』為名求供養……」而醫療、教育志業的創建,也遭來「自不量力」的批評,或謂這是政府的事,何必自找麻煩……

「聽到這些負面聲音,心裏不免難過。但進一步想:難過,是一個人的事;若做得成,就有無數人能受益。所以我放下一己毀譽,自問『信己無私』且『信人有愛』,就一心一志朝目標前進。」

一介出家人,為何要建醫院、辦學校?「一切只因一念『不忍』心!即使困難重重,為了在東部守護寶貴的生命、為了守護慧命,再艱辛也要完成。」

而今回首前塵,上人相信當初的堅持是正確的。「堅守心志確實不易。但既然選擇了正確方向,若能堅持一心一志,相信人生就沒有後悔!」

多一點貪,就變成貧

每年十月十七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消滅貧窮日」,早會時上人感嘆,全球有超過八億人口處在飢餓中。「富者極盡奢華享受,貧者卻飢餓瀕死;貧窮衍生飢餓、衛生環境惡劣而致病……造成惡性循環。」

欲消滅貧窮,上人指出:「除了富有的人要付出愛心扶持,窮困人也需提起精神力量,自我奮鬥、自助人助。」

針對近來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上人表示探究其因,實因「貪」而「貧」。「『貧』與『貪』字,只『差一點』;多一點『貪』,就會變成『貧』。若人人安分守己,用清淨心勤儉生活,何貧之有?」

上人提及日前往生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老先生,即使財產數以兆計,一生仍維持勤儉生活;在馬來西亞幫傭的印尼女子阿敏,收入微薄,仍定期捐款慈濟助人……

「貧窮不可怕,怕的是慳吝。即使窮,有心就能付出;貪吝之心,是行善布施最大障礙。」

現在全球經濟蕭條,許多人荷包縮水,捨不得捐款。上人籲眾回歸「竹筒歲月」。

「四十多年前,台灣社會普遍貧窮,一群家庭主婦每日省下五毛買菜錢,存入竹筒,也能匯集力量行善。如今即使經濟不景氣,多數人仍溫飽無虞;只要每人每天付出一點點,積少成多,就能讓更多苦難人有得救機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