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4期
2008-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手」護大地系列之四】
  財富與心富特別報導
  人生練習題
  喜樂證言
  寰宇慈濟
  出版書訊《生命中難以承受的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台灣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4期
  十五日 「智慧」勝於「才華」

 

◆10‧15《農九月‧十七》

靜思小語】選擇正確的事,立志、立願且恆持,才是最寶貴的智慧才華。


立志堅固,行不退轉

《靜思語》:「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晨語時,上人闡釋若習氣不除,縱使心好,也難教他人信任。

「脾氣的好壞,不只影響自己的人生,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若人人都用不良言行相互影響,社會如何祥和?天下豈能無災?」

不經意口出惡言惡語,在別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形象,實是後悔莫及。上人勉眾常常「心存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

「口中所說都是『法』,和人結好緣;字字句句皆『是非』,與人結惡緣。」上人提醒大家尊重己能,日常言行中展現內修功夫,莫浪費時間談說虛而不實的話。

慈濟人發心立願行菩薩道,上人以「心思念定,行不退轉,立志堅固」勉眾,發心後就要恆持力行,莫因習氣轉變初衷。

「念念敬佛、敬法、敬僧,且要恭敬善友、敬重大地眾生。若能堅持初發心,即使身處滾滾紅塵,仍可如法、如律、如儀,不受外境牽轉。」

不要庸庸碌碌,要忙忙碌碌

「許多人雖有才華,但為了生活庸庸碌碌;也有人不求己身安樂,選擇為眾生幸福付出,如此真正是智慧人生。」

早會時上人談及,世間「有才華」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難得。「富有知識、才華之人,常因口才好、擅於表達,對於自身利益百般計較。守志付出、具使命感的人,或許缺乏無礙辯才,卻懂得生命價值,把握分秒勤於奉獻。」

什麼樣的人生值得追求?「工作量多、所得少,以『功利』的角度來看,確實很不划算。但若將眼光放遠,從『使命』的角度來看,將一天的時間充分利用,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上人進一步談到,世人追求輕鬆獲利,無法看清無常、苦、空之理,不惜鋌而走險從事投機事業;殊不知擁有再多物質,終究如草露風霜、過眼雲煙,何須斤斤計較?

「人生的價值在於使命感。」上人舉說美國醫療志業執行長許明彰醫師,自幼貧困,長大後負起家庭責任,終能在美國擁有安穩舒適的生活;但是他不因此迷失,在得知慈濟設立義診中心後,開始投入幫助貧病,甚至放下事業全心投入志業。

「十五年來,許醫師事事親力親為。為了省錢,椅子破洞就用針線補;甚至拿起榔頭組裝設備、捲起衣袖刷洗地板……」上人讚歎許醫師「守志業,立使命」,讓人看在眼裏、感動在心底。

「論才華,他拙於言詞,不擅表達;但其堅心守志,智慧才華展現於身行之中,真正做到『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論面對何等困境,皆不改其志。」

上人指出,心無罣礙,對準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這樣的人生,就是最有價值、最可愛的人生。

「具有豐富的知識才華,不一定能守於使命,也不一定能明辨是非;立志、立願而能恆持,才是最寶貴的智慧才華!」

知識優良,不如智慧優良

與清邁慈濟學校莊貽麟校長以及幾位泰國志工座談,上人表示「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志奉獻,就能產生一股力量突破重重艱辛。

既有緣共同為志業付出,上人勉眾彼此感恩、尊重。「人與人間彼此尊重,就能『和』;反之,則容易心起無明。靜思勤行道是往內修心,去除無明、我執,並且開闊心胸;慈濟人間路則是彼此磨合、走入人群付出。」

清邁慈小學生參加校外科學比賽屢獲佳績,上人肯定多年來學校辦學的用心與努力;也感嘆現今教育殿堂忽視倫理道德、禮儀規矩,期勉慈濟教育須樹立典範。

教育旨在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然「優秀人才」如何定義?上人言:「高知識分子即使有傑出的才能,若趨於功利,就僅止於『知識優良』。慈濟期待培育的是『智慧優良』人才,能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以堅定願力堅持,無論如何利誘也不動搖。」

教育是「大捨」的志業,上人強調,只要人人方向一致,堅持原則且心胸開闊,建立起人品典範,就能帶動當地同仁,為泰國教育志業交出亮麗成績。「堅持原則前,也要為別人設想,如此則心靈無災難;人人心靈無災難,天下自然無災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