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十二日 心開闊,覺性發光
◆10‧11~12《農九月‧十三至十四》
【靜思小語】打開心門,讓覺性發光、照亮心地,立志立願助人,人生自在富足。
付出,最大心靈享受
面對兩百多位參與「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精進研習營的志業體同仁們,上人慈示「立體琉璃同心圓」乃從自我清淨心靈世界為起點,開闊到全球。「要時時保持清澈無染的心,不受外境污染。」
清澈圓融的心靈世界,並非有權、有錢、有勢就可得。上人指出:「為了一己之私,貪求財、權、利,永遠『有一缺九』,常感不足。能捨除貪念、付出大愛,心靈才能自在且富足。」
天災不一定會造成傷亡,「心靈災難」卻可能致命。上人叮嚀,人心不調掀起的風浪,比大自然的狂風暴雨更嚴重;當回歸「靜寂清澄」一念心,發現生命價值,發心立願且守之不動勇往前行。
力行,改寫貧窮歷史
「透過殘破屋瓦,抬頭可見滿天星;風從簡陋木屋縫隙鑽入、輓蛩曋繫硈Q,就地而眠……」這是八年前慈濟志工到貴州麻山地區所見景象。
「自古以來,那裏就是窮鄉。歷史既是時間、人與人之間累積創造而成;也可以善用『人與人之間』去改變。」上人表示,當年了解到當地貧困代代相傳的原因,認為改善貧窮唯一的方法,就是遷村與教育;而今已有九座慈濟村矗立在貴州,長期幫助的失學孩子,也有近百位上大學了。
「貧窮歷史可以改善,只是需要時間,也需要很多人一起來創造。」上人表示,慈濟宗門重在「行」,只是鑽讀白紙黑字,反而增加所知障,應走入「活的大藏經」。
「慈濟所做一切,皆為救度天下人,少不了你一個!期待大家開闊心胸,使覺性發亮、照亮心地風光,視天下人為親人,去關懷、付出。當看到苦難人離苦得樂,那分歡喜,就是最大的心靈享受。」
發願,克「苦」且克「難」
十二日精進研習營圓緣,上人以慈濟歌曲﹁大地和風﹂:「信實誠正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智慧妙法為淨水、殷勤精進為陽光」勉同仁,心地要常住「誠正信實」中。
「普天之下,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就有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讓人人本具慈悲喜捨的種子在和風中成長。少了水分,種子無法成長,故要以『智慧妙法』為淨水。」
水過多,種子會爛,水不足,種子會乾涸;上人表示「法譬如水」,要運用智慧,應眾生不同根機給予適量水分。四大調和,種子就能萌芽。
「要以誠正信實、慈悲喜捨、智慧妙法、殷勤精進,讓心靈菩提種子萌芽、茁壯成林;而慧根深扎,這棵菩提樹才不易被暴風吹倒。」
慈濟道場並非坐著念佛、參禪,上人指出,人人本具清淨佛性,念佛要念出自己內在的佛性,還要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走入人群付出。
「在慈濟,沒有『苦』,也沒有『難』字;人人發大願,自然能生起大力量,就能轉辛苦為『幸福』。」上人期釵P仁有志一同,以整齊穩定的腳步在人間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