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5期
2008-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慈院志工筆記
  出版書訊
  醫海慈航
  寰宇慈濟
  特別報導【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討會】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5期
  做了,就對了!

◎撰文‧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插畫.李讚成

理想看似無用,卻像是人生燈塔,我們朝向它航行。
終點清楚,勇往直前;做了,就對了!


約莫十年前,國際著名哲學家李澤厚教授來台講學,且在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一次,他到花蓮慈濟參訪,回到台北,他告訴我:「慈濟有許多儒家精神。」我深有同感。

慈濟的人間佛教強調行大乘菩薩道,這與儒家的人倫教化與人文化成相通。所不同的是,人間佛教更強調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無罣無礙、無執無著,自我放下了,天地因而更寬;天地寬了,自我更能放下。就在當下,做了,就對了!

「克己復禮」原是孔子答顏回問仁。慈濟推動「克己復禮」,是那麼恰如其分。佛陀是開悟的覺者,祂重視的是實行實做,不是說理講論,哪裏是那一派的權威而已呢?

日前,看到學生偶有精神不濟,他告訴我:「心情不好,讀不下書也做不下事。等心情調好了,再讀書、再做事。」我說:「不,你讀了書、做了事,心情自然會變好。」他告訴我這很難,我回答:「其實不難,熬一下就可以過關。試試看!先努力盡人事,做了再說!」事後,他告訴我,果真如此,沒錯!

撥開顛倒見,將看到真實的自我。「真實的自我」不是現成根身習氣所成的我,而是邁向理想超越的根源之我。人雖活在當下的現實,但這當下的現實卻不能離開理想;理想看似無用,卻像是人生燈塔,我們朝向它航行。

須知,人生就像行船一樣,是就其終點來啟動其起點的,不是其起點決定其終點。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果真如此,終點清楚,勇往向前,做就對了。

這些年來,我常告訴年輕一輩,學習不可能沒有壓力,只有克服壓力,學習才會有成果,那種喜悅無與倫比。「壓力」是一種「驅力」,善用它,那是很好的助力;沒有壓力,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來到慈濟,有一分無言的喜悅。依著中央山脈,望向太平洋,真個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山河大地雖有等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不用問怎麼來的,做了,就對了!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