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5期
2008-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慈院志工筆記
  出版書訊
  醫海慈航
  寰宇慈濟
  特別報導【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討會】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5期
  阿公的心事

◎撰文‧陳梅芳 插畫‧羅方君

老先生手傷住院,不斷口出惡言。
原來在他堅強的外表下,隱藏著一個心結……


「有一隻白色鸚鵡停在庭院圍牆上。」

「好!我去抓。」

「你抓得到嗎?」

「沒問題!少年時我是專門抓鳥的!」

結束簡短的翁媳對話,七十多歲的老先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身手俐落地擒獲那隻巨大的白色金剛鸚鵡。驚嚇恐懼的鸚鵡,掙扎中也在老先生的手背上留下銳利的抓傷。大兒子高興地買回飼料和大鳥籠,準備飼養。

「庄腳人較韌命,父親對手背上的傷不以為意,摘了幾片『左手香』,放在嘴裏嚼一嚼,吐出敷在傷口上消炎。受傷後照常作息,每天晚餐習慣酌一杯酒。後來大哥發現父親手背腫得像麵龜而且發燒,趕緊與二哥載他到附近醫院就診……」

家屬滔滔不絕地述說父親病情始末。老先生住院幾天後堅持要回家,自己熬些青草茶喝,結果不但持續發燒而且瀉肚子,才被載到大林慈濟醫院就診。

當時已是晚間九點多,醫師緊急為他動手術,以防細菌感染傷口造成壞死。

術後第二天,老先生的心情躁動不安。為了避免他動手扯掉插管,護理人員固定他的雙手,卻造成他不斷口出惡言,志工趕緊過來安撫。

在志工關懷下,老先生沮喪、不安的情緒逐漸平復,不但向護理人員道歉;也娓娓道來老夫老妻之間鮮為人知的心痛。

當年夫妻吵了一架,從此互不說話,雖同住一屋簷下,卻各自炊煮,形同陌路。這次他生病住院,妻子也不曾過問……說著說著,老先生眼眶溼潤。

老先生把自己的心,囚禁在不能原諒對方的心念裏,表面看來沒事,其實煩惱鬱結。志工以《靜思語》「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開導他:「當你原諒一個人時,自己心中的折磨同時消失。」希望他能原諒別人,善待自己。

「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年輕時同甘共苦,撫養兒女長大成家,更要珍惜福分、和氣相處。」志工進一步鼓勵。也請兒子邀母親來探望父親,為父母親搭起愛的橋梁。

聽到志工建議將那隻鸚鵡放生,老先生的大兒子說,這隻鸚鵡已經習慣人類飼養,如果讓牠回歸山林,恐怕忘了覓食的本能。言下之意,捨不得放牠走……

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也常常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占為己有?因為追逐物欲,而被種種無明煩惱所束縛,不得輕安自在?

在醫院見聞一個個故事,正是真實人生的縮影;自我警惕要往心地下功夫,才能破除執著,一點一滴修正習氣,讓慧命日日增長。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