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5期
2008-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慈院志工筆記
  出版書訊
  醫海慈航
  寰宇慈濟
  特別報導【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討會】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5期
  蘭蒂妮的日記

◎撰文‧陳慈寶 攝影‧黃寶發

十九歲的蘭蒂妮,在媽媽意外往生後,
打算放棄學業,賺錢供弟妹讀書。
就在最煩愁的時刻,希望降臨她家……


二○○八年十一月十日夜晚,家住吉隆坡蕉賴金魚村長屋的印裔少女蘭蒂妮(Nanthini A/P Chilborm),打開日記簿寫下心情——

今天我很高興。有很多慈濟人來我家,陪外婆談天,也陪弟妹做功課,每個人都很開心。神呀!感謝您在我們最辛苦時,把慈濟人送來我家,有了慈濟,您不用再擔心我們了……

這天,是慈濟志工第三次造訪蘭蒂妮的家。

聽到房外笑聲陣陣,一股暖流流進蘭蒂妮的心裏。她自問,家裏多久不曾出現歡笑聲?又有多久沒有人來陪伴外婆及弟妹談天?

走出房門,她真誠的向志工致謝:「今晚,我才找回真正的家——我渴望的家就像現在這樣,每個家人都開開心心!」

「媽媽去世後,家裏就不曾這樣熱鬧過了……」想起媽媽,蘭蒂妮的眼淚奪眶而出,忍不住大哭出聲。

蘭蒂妮的爸爸常年不在家,偶爾回來,就是向媽媽拿錢,並對家中大小呼喝打罵。媽媽幫人打掃維持家計,但二○○八年元月,卻和年僅兩歲的弟弟在家門前出車禍往生。

媽媽去世後,失去唯一經濟支柱,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幸好,我們還有外婆,鄰居札麗娜媽媽、哈倫阿姨也很照顧我們。現在又有慈濟人……」

嬌小身軀上的沈重責任

媽媽去世後,舅舅原本要把蘭蒂妮的四個弟妹分送孤兒院,但蘭蒂妮堅決不肯。她不願弟妹承受寄人籬下的辛酸和委屈,因此一肩扛起照顧外婆和弟妹的責任。「不論多苦,我都要完成媽媽的心願——讓弟妹讀大學,成為專業人士。」

就讀中學六年級的蘭蒂妮,原該是無憂無慮、享受青春的年紀;但個子嬌小的她,卻像個小媽媽、小老師般,對弟妹的管教十分嚴格。每天晚上都會督促弟妹做功課、為他們立下目標,盼望他們都能戴上方帽。

蘭蒂妮常跟弟妹說,媽媽和弟弟發生意外時,就是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往生,「將來你們若能成為醫師,要做個救濟窮苦的好醫師!」

鄰居媽媽的愛心

在最困苦的時候,蘭蒂妮幾乎被生活和教育弟妹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幸好,鄰居札麗娜得知她的處境,每天都來幫忙煮飯給弟妹吃。

札麗娜雖然是馬來裔穆斯林,但她與印度裔、信仰興都教的蘭蒂妮一家感情甚好,媽媽生前甚至要孩子們稱呼札麗娜為「媽媽」呢!

「我不忍心這群孩子沒媽媽照顧,能幫的也只是每天煮飯送來,讓蘭蒂妮可以安心讀書。」儘管膚色、信仰不同,看著蘭蒂妮姊弟長大的札麗娜媽媽,早將他們視為己出。

生活上有札麗娜媽媽的照料,勉強可以度日,但新學年轉眼就要到來,家裏五個孩子都要讀書,龐大的學費該去哪裏籌措?

札麗娜媽媽和其他鄰居十分同情蘭蒂妮姊弟,但同為窮人家,他們有心無力。

願神賜我一顆善心

「家裏沒有錢,我必須出去賺錢給弟妹讀書。」蘭蒂妮原想放棄升大學的機會,沒想到,在最煩愁的時刻,慈濟志工帶著希望來到她家。

二○○八年八月,學校為蘭蒂妮申請慈濟「新芽」助學金。志工第一次走進蘭蒂妮的家,看見幾個孩子和七十五歲的外婆在簡陋的屋子裏相依為命。經過評估,不但核准六百令吉(約新台幣六千元)的助學金,更決定每月補助生活費,讓蘭蒂妮可以安心完成學業。

十一月初,在札麗娜媽媽及哈倫阿姨的陪伴下,蘭蒂妮帶著兩個妹妹出席助學金頒發典禮。看過「一公分鉛筆」影片,蘭蒂妮深受感動,發現自己還有筆能寫字,已經很幸福了。

助學金發放過程中,志工的付出和笑臉,更讓蘭蒂妮感受深刻,她在心中向自己的神明許願:「神呀,請賜我一顆像慈濟人一樣的善心,讓我也有能力去幫助他人。」

每月一次,志工固定帶來生活費,也帶來家的溫暖和親情。這晚,身心疲累的蘭蒂妮又重新擁有力量,按捺不住心中的感動,她在日記寫下心願:

媽媽生前希望我們接受華文教育,有了慈濟的幫助,最小的弟弟終於可以讀華校了!希望弟妹更努力讀書,將來成為專業人士,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去幫助窮困的人……

 

灌溉新芽
◎撰文‧羅秀娟

慈濟馬來西亞新芽助學計畫,自一九九七年起於吉隆坡開辦以來,已擴及中南馬暨東馬各慈濟據點。今年,志工更走入華、巫、印三大族裔的中小學,不分種族,讓貧寒學子均有機會獲得援助。

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縮症,無法行動自如的哈茲曼(Hazman Shahir bin Samsul Kamal),今年十二歲,外表卻瘦弱有如七、八歲。他憑著信心毅力,在小學六年級評估考試中,獲取4A1B的優良成績。

十二月七日,哈茲曼與媽媽哈芝麗娜(Hazlina)在馬六甲新芽助學金頒發典禮上,以自身故事鼓勵在場的學子們;「我的身體異於常人,脖子裝有氣切管幫助呼吸。我有一個偉大的媽媽,每天照顧我的生活起居。我相信只要努力,殘障人士也能成功…」

親睹哈茲曼的故事,就讀中學四年級的古斯荷爾(Kusihire)自覺汗顏:「來到這裏,才發覺原來有人比我更苦!我很幸運,能獲得助學金,我要向哈茲曼學習,希望順利完成學業後,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古斯荷爾的父親因病無法工作,身為長子的他,除了在週末兼職洗車貼補家計,每天凌晨隨父母上街拾荒。「沒料到志工主動關懷,助我們度難關,讓父親能安心養病……」

二○○八年的助學金發放自十一月份開始,志工持續走訪學校和家庭,了解貧寒學生的困境。發放活動將延續至二○○九年元月,預計逾八千位清寒學子得以一圓求學夢。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