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5期
2008-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慈院志工筆記
  出版書訊
  醫海慈航
  寰宇慈濟
  特別報導【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討會】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5期
  十四日 如果「沒有明天」

 

◆11‧14《農十月‧十七》

靜思小語】存「沒有明天」的無常觀,把握當下,精進付出,化剎那為永恆。


善用人身,善盡良能

有一天,閻羅王覺得下地獄的人變少了,於是召集鬼卒開會,討論如何增加地獄的業務量;大家紛紛提出建議。

有小鬼提議要向世人說「沒有明天」,所以做好事也是徒勞,這樣大家就會消福、造業而墮地獄。閻羅王不太滿意。另一位小鬼建議:「應該告訴世人『還有明天』。」聞畢,閻羅王大為讚同,指示依計而行,果然地獄人滿為患。

即將啟程返花,上人於台中分會感恩時間,講述此則寓言,要大家用心思考——「沒有明天」和「還有明天」的人生態度差別何在?

「若總是想著『還有明天』,則今日事無法今日畢,好事也可以明天再做;永遠都在期待明天,就會懈怠、墮落。應心存『沒有明天』的無常觀,把握當下,立即發心、投入,用心精進,化剎那為永恆。」

凡事推拖明天再做、明年再做,機會稍縱即逝。上人叮嚀大眾,要即時把握因緣,廣結好緣。「與人廣結善緣,自然使人聽其聲、見其形而起歡喜心;若是無緣,即使口說好話也無法打動人心,故謂『無緣不能度』。」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法則,上人勉眾善用身體此一「載道器」,發揮良能。「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長,還有沒有明天?生活中的每一時刻,都要有無常觀。發一念心,就要及時付出,把握呼吸間的分分秒秒,積極累積福德因緣。」

把握因緣,積極造福

「富有愛心,即使生活貧窮,也能樂於助人。」上人舉馬來西亞為例,當地慈濟人用心於慈善、教育志業,洗腎中心更是做到慈善、醫療平行,帶動受助腎友發心助人,成為貧中之富。

上人表示,推廣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就是「濟貧教富」的妙法。緬甸老農夫婦,不惜借貸捐款助人;亦有居民日存一把米,用以救濟村中的貧困人。上人讚歎此皆是把握機會積極造福。

「行善要及時,不要想著『還有明天』,要把握當下付出。慈濟宗門是走入人群的法門——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以行動付出救人,做,就對了!」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