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日 對的事,要堅持
◆11‧9~10《農十月‧十二至十三》
【靜思小語】該做的事,再難也要力行打開風氣;方向正確,再苦也要甘願勇往直前。
平安之道
「台灣土地面積不大,實在禁不起天災的損壞,也禁不起人心的動亂。」在關渡志業園區對北區環保志工開示,上人感恩大家長年投入資源回收,淨化大地、淨化人心,實功德無量。
全球暖化使極地冰山持續融化、海平面上升,長此以往,對低窪地區及島國將有嚴重影響;上人呼籲人人提起「不忍地球受毀傷」的愛心,莫再過度消耗資源、製造溫室氣體。
慈濟人做資源回收的初衷,單純為了保護環境;十八年來志工用心付出、甚至自己發明機器處理回收物,愈益專精令人歎服;而回收物變賣所得,讓大愛台獲得一股堅定的支持力量,則是當初始料未及。
「當年環保觀念未開,台灣處處垃圾,慈濟人不怕人笑傻,用心從中回收可用資源。後來有利可圖,許多人搶著做。而今因為景氣不佳,回收價格大跌,又沒人要做了。」上人表示,為了保護地球命脈、為了教育人群、為了讓人身心健康,慈濟人仍要秉持初衷,絕不放棄環保,也不能稍有懈怠。
「就像佛陀膚慰地球,環保志工回收資源護地球、節能減碳,所做一切同樣出自於寬廣的愛心。只要人心平和、人人心中有愛,人間就能平安無災!」
環保六度
人類生活於大地之上,唯有大地健康,人類才能平安。十日於雲林聯絡處與雲嘉地區慈濟人座談,上人表示,地球被人類不斷傷害、破壞;若大家再無警覺,仍為眼前利益而耗損大地資源、污染空氣水土,將自食惡果。
「人心貪婪——貪財、貪名、貪權,遂無法守於本分;追求享受而吝於勞動,造成浪費、奢侈的生活型態……皆是社會一大危機。」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正是不同度人法門。上人感恩慈濟人力行環保,可藉此檢視生活中不必要的浪費,練就「克己」的功夫;也能修行佛教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甘願付出時間、體力投入環保,就是『布施』;儘管來自不同環境,在環保道場人人守規矩,戒除菸、酒、賭博等不良習氣,就是『持戒』;在回收分類過程中不怕苦、不怕髒,忍人所不能忍,就是『忍辱』;不只忍外境加諸於身體感官的不適,也能忍人與人之間的摩擦矛盾,就是『禪定』;再進一步培訓委員、慈誠,就是『精進』;撿拾外在垃圾的同時,也把內心垃圾清理乾淨,實是『智慧』。」
上人強調,環保站是使人身心健康的道場,期許大家務必持續發揮良能。「一如寶特瓶可以製成毛毯,此時更要再提高回收品質——分類得更細緻、更乾淨,讓再生過程的污染減至最低,甚且可以再研發製造新物資,造福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