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5期
2008-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慈院志工筆記
  出版書訊
  醫海慈航
  寰宇慈濟
  特別報導【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討會】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5期
  勇於愛人 幸福常在

大洋洲‧紐西蘭

◎撰文‧鍾寶瑩 整理‧呂祥芳

幼稚園老師和投資顧問相遇在香港,共組美滿家庭;
移民紐西蘭,延續美好生活,直到重病來襲……
「雖然我的左耳永遠聽不見,但我會用心。」
珍惜被愛也勇於愛人,鍾寶瑩說:「我很幸福!」


先生與我均早年喪母,因而把思親孝親的情懷昇華成大愛,去照顧長者及需要幫助的人。雖然身體疲勞,卻在付出中法喜充滿。——鍾寶瑩

我出生香港,自小雙親過世,十一歲以前都在天主教孤兒院生活,三個哥哥和姊姊打工養活自己。

孤兒院裏的孩子,有些來自單親家庭;每週日,他們的父母會來探望,送吃的用的,唯獨我沒有。

逢年過節,哥哥會來看我,但因為窮,他只能帶給我信封信紙;我寫信時,總說自己很好,不想讓他擔心。一次,我跟哥哥說想要彩色筆,他真的帶來了,我很開心!

孤兒院有十幾個房間,每間住了十到十四個孩子,有一位「媽媽」照顧。我的母親因為氣喘往生,我也遺傳氣喘,常常生病,得叫計程車送到醫院,「媽媽」為了陪我去而無法休息。

或許我帶給「媽媽」麻煩,她經常用手指敲我的頭。有一次,「媽媽」帶我去拿藥,回程時她要我吞下藥,我沒有水可以配藥,吞了就咳嗽,她又敲我的頭,我蹲在地上哭了……

在孤兒院裏,我感覺到很苦,但看到其他孩子也一樣苦,即使有爸爸媽媽探望,大部分時候仍是得不到愛。我希望將來環境好的時候,也能愛人、幫助人。

婚後,擁有一個幸福家庭及疼愛我的丈夫,一九九七年移民紐西蘭。

三年前,我的左耳突然失去聽覺,經醫師檢查發現一個約三公分的腫瘤壓迫神經。醫師說會盡量保住我的生命,但也有可能手術中風要坐輪椅。

生命就在旦夕,我很苦啊!慈濟師姊給我很多書,我隨手拿起一本《靜思語》,翻開一頁,上人說:「逆境在佛教中稱為『增上緣』,逆境可遇不可求,應心生感激。」

我內心問,我要怎樣接受呢?再翻開一頁:「把身交給醫師,把心交給菩薩。」

我覺得好難,又翻一頁:「不克難,就會被困難克服。」

我覺得上人就像媽媽,每句話都在鼓勵我、安慰我。我一看再看,心情變得非常平靜,不再害怕死亡。

從那時開始,只要身體情況許可,就閱讀靜思文化書籍。上人的法一直根植我心,這分法喜產生無形的抗體。

康復期間,我開始參與慈濟。由於身體狀況不適合開車,於是先生接送往返;隨順因緣,他在會所幫忙掃地整理環境,就這樣走進慈濟。他不太喜愛看書,我和他分享閱讀心得,漸漸他也浸潤於上人的法中。

在慈濟,我找到機會付出——協助華人中風協會的長者做手工藝,動腦動手做復健;他們生日時,我親自做卡片及蛋糕慶生……

先生與我均早年喪母,把思親孝親的情懷昇華成大愛,去照顧長者及需要幫助的人。我的身體易於疲勞,可是在付出中法喜充滿。

我的人生因病而改變,雖然左耳永遠聽不見,但上人說「用眼睛『聽』、用耳朵『看』」,提醒我多用心。

只要我身體不適無法到會所,那一天就會收到師兄師姊關懷的電話。這分溫情,讓我重拾失去雙親的愛,我很幸福,很感恩。

希望把愛傳出去,讓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愛。

 

攜手同行對的路
◎口述‧沈榮俊 整理‧呂祥芳

清晨五、六點,看到寶瑩起床為病痛或獨居的老人家煮食送去,我很感動也很敬佩;她可以我也可以,我更要支持她。

兩年多前她那場手術,歷時十二小時、更換兩組醫護人力才完成;最難熬的是等待手術那兩個月,不知道手術是否會成功。從小我的媽媽生病往生,我很害怕我的兒子也會失去母親;但還是要面對太太生病的事實,陪伴的歷程即使再苦,終究會過去。

移民紐西蘭後,我習慣每天打高爾夫、喝茶、打麻將、上館子、唱卡拉OK……但漸漸地寶瑩花很多時間在慈濟,她的耳朵聽不到,我陪她去;有師姊邀請我去幫忙,我只好少打一天球,去志工點服務;之後又「犧牲」一天,去會所值班。接著一位師兄邀請我週五一定要參加讀書會,還送我一本《衲履足跡》;我不好意思拒絕,只好去了……沒想到讀書會對我幫助很大,不只更了解上人的法,以前只會粵語,如今也能講中文了!

一星期七天,現在我有五到六天做慈濟,週二固定陪一位老菩薩買菜看醫師;有時候幫臥床的老人家塗藥膏、剪指甲、做家事,陪他們聊天。

在香港,我的工作是教人家投資,未曾自問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為小我而活。現在,做每一件事都會考慮能不能利益他人;生活很簡單,吃青菜豆腐、穿志工制服,每天外出助人,就覺得自己很有福報。

寶瑩是師姊,我是師兄,如今是法親,天天做慈濟,很累但累不倒;受證之後,自勉發心如初,對的路就堅持走下去!

 

課堂筆記
十戒不放鬆,形象不放縱

我們以當慈濟人為榮,也要讓團體更莊嚴、更有凝聚力。受證的委員,十戒不能放鬆、形象不能放縱,守十戒也是保護自己少造業多造福。戒律就是規矩,更生活化的說法是默契、共識;也要有道德勇氣相互提醒維護清譽,守住慈濟道風。
(守心守德守志守戒‧德宣法師)

對人善解,才不會自斷善根

兩年前初次聽到立願文,我放聲大哭,看到上人年齡漸增,體力日衰,卻日日擔憂弟子的慧命。眾生剛強,我也是如此;此後我自我提醒,在菩薩道上,最後一名也沒關係,只要不脫離團隊,別人到了,我們也到了。

對人善解,才不會斷自己的善根,還能保護彼此的善念。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種下熱情的好緣,不要種下冷漠的因;結好人緣,就是最大的修行。
(安住願力‧林勝勝)
             ◎整理‧林青梅、陳慶瑞、張晶玫、凃心怡、呂祥芳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