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 勿因人自障
◆11‧24《農十月‧初八》
【靜思小語】開闊眼界與心胸,莫因執著、愛染,在人事間自障自礙。
人生宗旨,生活教育
「真理其實相通,然芸芸眾生見解互異,遂使宗教信仰複雜化。正信的宗教,應將人導向正確的人生宗旨與生活教育。」
早會時間,上人言及南非和菲律賓慈濟人近期分別舉辦本土志工培訓;這群不同種族、宗教信仰的志工用心學習、體會慈濟精神與助人之道。
「他們共同繞佛、繞法、誦讀慈濟十戒,認真學習端碗持筷——龍口含珠、鳳頭飲水;不只學習四威儀,也發心茹素、走入志工行列,實在非常難得。無論信仰何種宗教,道理是相通的,都要發揮無私大愛。」
菲律賓凱莎娜風災後,慈濟人接引許多受助民眾加入志工行列。上人讚許當地慈濟人以大愛入人群,把真誠的愛撒播在人人心中,故能接引不同種族、宗教者投入。
根機敏慧之人,聽到「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想好意」的靜思語,就能改變過去不良的生活習氣。上人遂言,佛法對於不同根機之人皆能受用。「以出世精神、入世包容,心寬念純待人處世,人生方向即不致偏差。」
在南非,二○○七年首辦本土志工研習營,今年再針對本土志工幹部舉辦首次精進營。雖然一切克難,但行、住、坐、臥種種生活行儀絲毫不鬆懈。
全球慈濟人用心培養在地志工,使善根深植大地。上人感恩大家的用心,亦勉台灣慈濟人學習菲律賓與南非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與「人間菩薩招生」的殷切之心。
出世精神,入世包容
「路是給人行走的,不走到不了目標;法是給人用的,不信、不運用,無法真正領悟。能引法入心、入人群圓融貫通,自然『一理通、萬理徹』。」
與兩位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殷切教勉:「選擇對的方向,做就對了!要常常自我覺察,如果還有俗念牽掛或執著,往前的路就會自我障礙。須『靜寂清澄,志玄虛漠』,才能『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上人言,在看別人的優缺點時,別人也在觀察自己的言行舉止;三人行必有我師,要相互學習或引為借鏡,勿因人自障。「應開闊眼界與心胸,莫只在眼前接觸到的人事間自障、自礙。」
斷除一切外界接觸而閉門自修,或許能得一時清淨,卻無法徹底去除煩惱根源。上人強調修行必要入群處眾,不斷藉著人事物修除己身積習。
「心要修得清淨自在,除了『戒、定、慧』,還要了解『真俗二諦』——『真』諦乃聖人出世精神,以大慈大悲憫念、度化眾生;『俗』諦是世俗道理,了解世間法才能應機逗教。」
保持內心清淨,才不會受煩惱纏結,而能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業。上人教勉:「能融會貫通世間法及出世法,無論面對何種境界,皆能安然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