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7期
2009-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印度洋海嘯五周年‧印尼亞齊大愛村
  【主題報導】印度洋海嘯五周年‧斯里蘭卡大愛村
  寰宇慈濟
  莫拉克風災重建‧杉林鄉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印尼巴東
  特別報導‧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百川歸海
  會心一刻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7期
  八~九日 感恩有福

 

◆11‧8~9《農九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平安就是福,感恩每一秒鐘的平安。

回收資源,新生物命

由回收寶特瓶再製的「大愛感恩」產品,本月初在全台靜思書軒正式上架。早會時,上人感恩環保志工用心投入資源回收,真正是疼惜大地、造福人間;亦感恩人援會實業家,將回收寶特瓶還原再製成「大愛紗」,成功開發出毛毯、衣物等優質產品,減少耗用地球資源。

「這群實業家以公益人間的心態投入慈濟,發揮智慧與愛心延續物命;且將銷售盈餘回饋慈濟,為慈濟的慧命——四大志業作後盾,成為推展人文關懷的善資源。」

地球資源有限,上人慨嘆人心虛榮,頻繁汰舊換新,不但大量消耗資源,且製造過多污染,造成地球環境日益惡化。「人人應落實克勤、克儉,節能減碳,惜福愛物。如此戒慎虔誠護大地,地球環境才可能改善。」

廢物能回收,再生成新的物命;人往生亦不是消失滅空,而會輪迴。上人言:「人捨身後會依生平造惡、造善,以另一形體再來人間。期望往生善道,就要時時戒慎,斷惡行善。」

善念共聚,有心有力

北區靜思生活營暨新馬實業家生活營在靜思堂圓緣,上人開示,世界上各宗教名稱雖異,目標是一:「『宗』是人生宗旨、『教』乃終身教育。學無止境,要『活到老、學到老』。」

營隊中注重行、住、坐、臥的威儀,上人說明:「有規有律、美姿美儀,乃提升個人生活品格,此為宗教美學,亦是人生美學。來慈濟就要自我提升『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

有實業家分享隨慈濟人上山關懷孤老無依的感恩戶。上人讚歎:「即使是崎嶇不平的山路,也甘願到達需要幫助之地;不畏穢臭,親自彎腰幫忙清掃髒亂環境,把人生之愛發揮到盡善盡美。」

有心才有力量,有人才能做事。上人期勉在座者做個富有而願意付出的人。「錢財終有用盡之時,人的力量無限。無分種族、宗教,若人人合心、善念共聚,要改善世間環境並不難。」

「天下有災、匹夫有責」,上人期待大家「把有心加上愛心,從有心人成為愛心人」,將善念化為行動,進而帶動更多人投入善行。

「投入慈濟,在付出中學習改變自我,對家庭一定有幫助;每個家庭都是好家庭,就會有好社會、好國家。一切都在人為!」

見苦知福,珍惜平安

九日早會,上人述及雲南志工關懷的個案——

昆明大哨村位於水源保護區,居民生活相當窮苦。有位罹患腦瘤的何奶奶,四肢萎縮、無法行動,高齡八十的先生仍須出門放牧;兒媳擔心她從床上摔下,用茅草及衣服鋪地、放了一碗飯,才外出農忙。

奶奶無法自理生活,只能就地大小便溺。慈濟人來訪視,扶起奶奶到室外曬太陽;見奶奶無法跨過門檻,劉猛師兄不畏衣染排泄物,一把將奶奶抱起。在慈濟人細心梳洗後,奶奶暗澤膚色重現白皙;接著再為她修剪凌亂覆面的髮絲及指甲、換上乾淨衣服,也打掃居住環境。躺在溫暖乾淨的新被褥,奶奶流下眼淚……

上人殷勉眾人要「見苦知福」。「有的人雖有福,仍埋怨不斷,實因不知世間有如此困苦的人生。平安就是福,每一秒鐘的平安,都要感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