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7期
2009-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印度洋海嘯五周年‧印尼亞齊大愛村
  【主題報導】印度洋海嘯五周年‧斯里蘭卡大愛村
  寰宇慈濟
  莫拉克風災重建‧杉林鄉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印尼巴東
  特別報導‧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百川歸海
  會心一刻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7期
  馬來西亞吉隆坡‧當聽筒貼近心靈深處 人醫會醫師伍寶燕

◎撰文‧陳慈寶

當她用聽筒貼近苦難人時,
竟然聽到聲聲來自心靈深處的感恩;
當她用雙手膚慰傷痛時,
看到病患臉上綻放歡喜笑容……
一股暖流流過她的心田,
也當下體悟:
如果這世上沒有病患,
哪有醫師呢?


回台灣受證慈濟委員前夕,馬來西亞吉隆坡慈濟人醫會醫師伍寶燕來到慈濟義診中心,志工一見到她,紛紛向她祝賀。

伍寶燕接受大家祝福的當兒,禁不住笑瞇了眼,連串歡喜、爽朗的笑聲登時傳遍四周;她趕緊用手捂嘴,把聲量壓低。「對不起、對不起,我不能笑得這麼大聲。資深的師姊說,做委員要端正形象,不能大聲講話大聲笑,不能一邊逛百貨公司一邊吃雪糕,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要乖乖……」

她認真的神情把大家逗樂了,但卻一臉誠摯的表白——受證委員不是脫下醫師的白袍換上旗袍,而是為了要修一個圓滿的人生。

壞脾氣像機關槍
病人同仁無一倖免

說起習氣,在吉隆坡中央醫院擔任泌尿婦產科專科醫師的伍寶燕,曾是護理人員和病患最畏懼、最討厭的醫師。因為無論何時何地,她一發脾氣,嘴巴就像機關槍,不留情地朝對方亂掃一通。

「我心情不好,就罵護士、罵病患;罵了對方還不甘願,回家後,還要罵,罵完了還覺得對方應該給我罵。」有護士受不了她的暴躁脾氣而要求調部門,但她依然我行我素,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

在中央醫院上班,天天要面對很多病患,包括印尼、菲律賓外勞和緬甸難民;這些病患在她眼中,是累贅、是包袱。她甚至想過,如果這世上沒有病人該多好,她也不用天天做得那麼「辛苦」。

二○○七年一個機緣,伍寶燕赴台灣參加慈濟人醫會年會。她聆聽來自各國大醫王的分享,從他們身上終於體會到「醫人、醫心」;聽到大醫王千里迢迢飛往偏遠的國家,為受苦受難的人們拔除病苦時,她深深感動了。

「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多麼渺小,做一點點工就喊苦、就埋怨、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原來,我還做不到真正的大醫王,我覺得很慚愧。」

真正讓她找回慈悲心和愛心,是在二○○八年緬甸風災,她跟隨慈濟義診團前往賑災,目睹農村的受災居民住在空空如也的茅屋裏,沒有水電和食物,生活很窮很苦。沒有見過如此貧困的環境,她深感震撼!

更讓她震驚的是,在那裏竟然有人一輩子未曾接觸過醫師、沒有見過聽筒、沒有吃過一粒藥……她無法想像,病痛來臨時,他們是怎樣熬過來的?

她遇到一位癌末婦女,一直得不到醫治的機會,但婦女並無怨言,反而樂觀堅強的生活著。當下,一股悲憫湧上她的心頭,她終於明白了,在吉隆坡的緬甸難民義診現場,為什麼個個難民都把醫師當救世主、當神一樣的尊重,只因此時才有機會接觸到醫師的聽筒。

悲心湧出,當她用聽筒貼近苦難人的胸口時,竟然聽到聲聲來自心靈深處的感恩;當她用雙手膚慰一個個傷痛時,她竟然看到歡喜的笑容綻放在病患的臉上;霎那,一股暖流汨汨流過她的心田……

也在當下那一刻,她深深體悟到,如果這世上沒有病患,哪有醫師這行業呢?她應該要感恩病人才對啊!一念心轉,從此對病人不再抱怨、不再謾罵,學會用誠懇的心醫病患身體的痛、聆聽病患心靈的苦。
 
未語先笑的開心果
放下身段醫治世間苦

伍寶燕心轉念轉,整個人改變了。她看上人的書、不斷以上人的法來調整自己。上人說,要人人笑,自己要先笑;於是,看見病患、護理人員,她不再緊繃著臉,往往未語先笑,講話漸漸地輕聲細語。看診時不只看病,也關懷對方的家庭、生活背景,甚至幫助對方申請福利。

愛罵人的醫師,變成了聲色柔和、會和病患談天說笑的開心果了。不僅如此,她更積極加入志工行列——原來在緬甸義診時,她看見志工溫柔地對待每個人;曾尋思,上人到底給志工吃了什麼「藥」,讓他們這麼慈悲、有愛心,而且,還這麼快樂。

她帶著好奇與感動,參加義診、環保、訪視和培訓等,愈投入就愈能體會付出無所求的快樂。尤其在做環保時,用雙手撿資源分類、用雙腳踩踏寶特瓶、鋁罐,心裏特別踏實,所有煩惱都不見了。

走進貧苦家庭,看見志工用愛撫去悲苦的淚水、用心聆聽各種傷痛,她驀然醒覺,醫師的聽筒只能聽到病人的心跳,唯有無私的大愛才能醫治世間的傷與苦。

「我在十多年前,看見一位懷孕婦女難產大出血;後來,婦女被我們救回來了,但她無法面對生產過程中受傷的孩子,整個人變得癡呆,到現在都無法痊癒。」

伍寶燕心疼地說,如果那時候,醫院有慈濟志工膚慰婦女,也許可以幫助她跨過那一關;她希望能帶動更多人來做志工,以悲心治療患者心中苦。

穿上委員旗袍有三願
做好事、勤修行、廣度眾

前年,從台灣參加人醫會年會回來吉隆坡,伍寶燕發了一個願:要好好做慈濟。去年,從緬甸義診回來,她發了更大的願:要接引醫師、護士當慈濟志工。一年來,雖然接引到五、六位醫師,但她覺得太慢了,因為貧困的人太多,需要更多醫師來醫病、醫心。

「我聽到上人說,來不及、來不及;我很著急,又發了一個願:希望馬來西亞每個地方都有人醫會的醫師,我要把這裏的人醫會發揚光大。」

為了讓願望早日實現,她不厭其煩向醫護人員分享慈濟人醫會的感人故事,那分醫者父母心的慈悲感動了醫護人員,跟著她義診、做環保、去孤兒院送愛;她也常常不辭勞苦載送醫師、護士,到處參與活動。

她隨身帶著《慈濟月刊》,大力向每個人介紹慈濟。「以前幫病患看診,巴不得快快打發病患離開。現在,我可以多花一個小時講慈濟;鼓勵他們來做好事、做環保。」

受證為慈濟委員,伍寶燕有三願:一,繼續做好事。二,多聽上人的法、多修行,讓不好的習氣變成零。三、希望人人做慈濟、人人是慈濟志工。

伍寶燕說,儘管志大願大,她並不畏懼,願意扛起重擔,為打造祥和的世界而努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