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擁抱 誠心祝福祈禱
撰文‧李汶霏、王穎、陳雙、何曉航、陳金香、顏倩妮
(攝影/李經志)
馬航客機失聯,
機上兩百三十九人生死未卜;
志工感同身受的陪伴,
是在找到失聯親人前,
家屬們心靈上的慰藉和依靠⋯⋯
他們看起來很久沒睡了,眼神迷茫,大多坐在椅上,默默流淚,或不停用手機上網刷新消息……志工來到一旁,輕聲問:「喝點熱茶好嗎?」
北京麗都飯店馬航失聯乘客的家屬休息室,憔悴的人們或坐或站;當志工雙手奉上餐券,建議他們先用餐補充體力時,他們微微牽動嘴角感謝志工,接著便是低頭的沈默,這沈默中飽含著難言的苦痛。
一位年紀稍長的媽媽,一直坐著抹眼淚,志工曾云姬走過去摟住她的肩膀,「我們祝福他平安歸來,還有希望;先去用餐好嗎?」一句安慰,讓媽媽開口說話:「我女兒才二十七歲,我一直以她為驕傲,可是現在……家裏她奶奶還不知道這件事情。還不敢跟她說⋯⋯」
媽媽無法再說下去了,志工抱著她,陪著她跪在椅旁,用最虔誠、最期盼的心默默祈禱⋯⋯
那一刻 放下一切付出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編號MH370客機,三月八日凌晨從吉隆坡國際機場飛往中國北京途中失聯。機上載有兩百三十九位乘客與機組員,家屬趕赴北京、吉隆坡等候搜尋消息,兩地慈濟志工在第一時間展開關懷。
二○○七年,馬來西亞慈濟雪隆分會與馬航簽署備忘錄,在發生緊急事件時給予適當援助。飛機失聯後,當地志工迅速集結,分頭至吉隆坡國際機場協助,或至飯店陪伴家屬;十五位有國際急難關懷經驗的資深志工在九日凌晨抵達北京。
慈濟志工李文傑說,此行主要任務為照顧家屬與協助翻譯,隨時以英語、馬來語、中文加強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體語言提供服務,結合北京當地志工的力量,跨越文化與語言的困難,讓親人們安心。」
「一接到消息,我整理行李,知會在廣州出差的丈夫,交代兩個孩子照顧自己,就出門了。」吉隆坡志工周嬿鵑在二○一三年參加由馬航主辦的「人道主義援助與服務培訓」課程,並填報志願單隨時配合救援。
在吉隆坡國際機場,慈濟志工徹夜未眠,協助航空公司核對乘客名單,打電話跟家屬聯繫。志工林亞章說,這是從來沒做過的事,「自己的心也一直揪著,很痛⋯⋯很希望能為乘客做一些事情。」
那種愛 就像自己家人
不同於以往急難意外,已成事實的傷痛會通過陪伴與撫慰逐漸減緩,這一次,每個人的心猶如懸在高空走鋼絲;而等待結果的時間難熬,看到神色黯淡、傷心欲絕的家屬眼神,志工唯一能做的是默默地守護與不離不棄地陪伴。
三月九日開始,在提供家屬休息的北京麗都飯店,每天早上志工詳細分工,陪伴家屬辦理各種手續,例如翻譯、簽證、拍照、填寫表格等;一杯杯溫暖的茶水,讓家屬們補充必須的水分,也叩開了心,舒緩累積幾個晝夜的疲憊和焦慮;看著家屬的眼眶變得溼潤,立刻送上擁抱,給予些許力量。
「能給我一杯白開水嗎?」一位懷孕的年輕媽媽問道。還未出世孩子的爸爸在失聯客機上,她一直在等待中煎熬著,在志工的勸解下,終於答應回房間休息。
「我還沒有吃飯。」「能給我一些紙巾嗎?」⋯⋯親屬們漸漸開始主動向志工尋求幫助,而志工也藉此機會幫他們打氣。
遇到因傷心流淚引發眼疾的家屬,志工護送到醫院;遇到家屬情緒失控,志工也會上前勸慰。也許是志工的軟言慰語感染了大家,即使在激動的情緒中,家屬們轉過頭對待志工亦是柔聲細語。為了方便家屬們拍照辦理證件,志工特意請來照相館師傅現場辦公,並幫家屬梳理頭髮。
志工陪伴的對象不僅是乘客親屬,還包括來到北京的馬航員工。
他們大部分是馬來人和印度人,語言不通成了與失聯乘客親屬溝通的最大障礙。慈濟志工陳孟蓮、王建業等人通馬來語和中英語,為身處異地承受巨大壓力的馬航人員翻譯溝通,也為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張羅餐點。
●
一分感同身受,是找到失聯親人前,志工能給家屬的依靠;兩地志工一對一持續關懷,讓家屬不因人員更換而陌生。有十二位北京乘客家屬來到馬來西亞等候消息,當地霾害嚴重,志工為他們準備了口罩;兩地氣候有差異,志工請中醫師調配了涼茶,為他們安神靜心。
志工體諒家屬不想被打擾的心情,但也顧及他們隨時會有需要,於是站在飯店花園待命。志工陳順福說:「我們在他們必經之路守候,第一天差不多站了五個多小時,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幾時下來。」志工總是輕輕地說,靜靜地等,終於有家屬打開房門,說出了心裏的話。
曾有人問陳順福,這樣一天薪資多少?他回答道,這一切是志工們心甘情願付出的。「我們告訴家屬,你們不是一個人,我們會陪伴在你們身邊。」
(資料提供/蕭雯穎、林英意、丘婉靜、沈康順)
今夜這一刻 等待奇蹟
撰文‧陳金香(馬來西亞)
(攝影 /劉麗麗)
放下筆,用心靈記錄充滿哀傷、焦慮、痛苦和無助的一幕幕,
我在心中許下最深的祝福,期待奇蹟⋯⋯
三月八日:晚上八點
搭乘志工的車從機場轉抵家屬下榻的酒店,走進大廳,志工穿梭忙碌;再走進餐廳,每張桌子都有志工身影,正陪伴家屬用餐。
攝影志工梁倩宜走過來說明情況,問我她要配合拍攝什麼樣的畫面。我望著桌旁的家屬,看來神情平靜,但是那紅腫的雙眼、茫然的表情和壓抑的悲傷一一湧上我的眼底時,捫心自問:身為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我,能做什麼報導?
拿出紙筆,記錄志工陪伴家屬的點點滴滴——爸爸媽媽在失聯飛機上,還在讀中學的兩兄弟,由阿姨陪伴前來,阿姨一直和孩子們說:媽媽沒事的,媽媽是平安的。一位馬來裔老媽媽哭倒在親人身上,不斷叫兒子的名字。志工勸慰一位少婦吃一點食物保持體力,她心懸飛機上的丈夫,無意識地將食物塞在嘴裏,最後衝回房間,剛踏進房門就號啕大哭……
記錄的筆再也寫不下去了,無法言喻的哀痛湧上心頭。我和倩宜說,我不想採訪家屬,怕再次的訴說是無形的心靈傷害,讓家屬的悲慟更深更重。
倩宜不語,遠距離默默拍下志工撫慰的鏡頭,鏡頭裏的家屬是背著身的、側臉的。倩宜輕輕地說,她也不想拍家屬流淚的臉龐、苦楚的容顏,只記錄志工陪伴家屬的畫面。
此時此刻,我們用心靈記錄了充滿哀傷、悲憤、揪心、焦慮、痛苦和無助的一幕幕⋯⋯
我能做什麼報導?走出餐廳,我的眼眶溼潤了,心緊緊地揪成一團。
三月九日:子夜十二點
與倩宜走出酒店,驅車前往機場的緊急行動中心,有四位志工守候電話前,等待中國家屬從北京打電話來詢問詳情。
車子在馬路上奔馳,我望向夜空,漆黑一片,看不見飛機的蹤影也找不到一絲線索。我們站在機場出境處,等待裏面的志工帶我們進去時,一位媒體記者走過來,驚訝我們在深夜時分還來這裏。當他知道有慈濟志工二十四小時守在電話旁,為家屬提供熱線服務時,突然鄭重地說:「感恩您們!您們辛苦了!師姑,加油!」
溫暖的言語傳進耳裏,頓時驅散心中沈甸甸的陰霾和哀傷。緊急行動中心燈火通明,二十多位馬航職員在電腦前工作,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搜尋MH370飛機。
電話聲在靜夜裏響起,接電話的馬來同胞一聽是中國家屬打來,不懂華語的他無從和對方溝通,即刻呼喚「慈濟!慈濟!」志工從室內奔出來,接聽電話時,語氣小心翼翼,害怕電話斷線就會失去中國家屬的線索。
飛機上一百多位中國乘客的親屬電話登記不完整,第一時間無從聯絡,大家只能守在電話旁,等待中國那邊的親屬拿到這裏的聯絡電話後打來詢問。
「每通電話都是寶貴的資料,到目前為止,還有三分之二沒聯絡⋯⋯」林亞章師兄拿著乘客名單核對,語氣有著藏不住的牽掛;我問他整晚接電話、對名單,累不累?他說,即使現在回家,也無法睡著,寧可守在電話旁⋯⋯
凌晨兩點,志工們雙眼通紅,但了無睡意。在等待電話響起的時候,大家或將聯絡到的中國家屬電話輸進電腦裏,或在白板上恭敬地抄寫乘客的英文名字,一個抄一個唸,聲音在夜裏聽來,格外明朗,彷彿在聲聲呼喚親人快快回家。
我站在玻璃窗前,聽著聲聲呼喚,看著馬航職員依然守在電腦前,努力而不放棄地緊盯著螢幕,我的雙眼漸漸蒙上淚水⋯⋯今夜,不只這裏和北京的家屬無法入眠,還有很多人也是,大家都在等待,等待奇蹟的出現。
我伏在桌上,把頭枕在臂彎裏,在心中許下深深的祝福,期盼兩百三十九個生命平安歸來。這是全世界人們的心願——在今夜,在這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