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8期
2014-03-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同個屋簷下.天津
  特別報導
  慈善國際.關懷馬航客機失聯
  天涯共此情.約旦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8期
  分秒密集感恩心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四年三月一日至十八日

 

 

畫作/周寶秀

 

希望天下平安,感恩心就要更密集——

時時感恩,去除無明;凡事感恩,開闊心胸;人人感恩,消弭爭端。

 

敘利亞內戰到今年三月十五日,整整三年了,超過十四萬人喪生,還有兩百五十萬人冒險越界到鄰國避難;在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約有六十萬人之多。

在約旦首都安曼,儘管華人少、慈濟志工人數更少,但陳秋華、陳得雄兄弟把慈濟精神落實在當地,不畏辛苦,長年推動志業;尤其約旦收容了中東許多國家的難民,他們長期給予關懷,雖然能照顧、呵護到的範圍有限,總是盡心力付出。

二月下旬,臺灣慈濟人醫會前往約旦義診,並維修多年前致贈的牙醫治療儀器。他們到特教中心為院童看診,雖然語言不通,真誠的態度還是讓孩子們願意乖乖接受治療;也長途跋涉為難民義診,用心用愛溫暖苦難人。他們誠懇的付出,獲得一個又一個笑容的回饋,這分歡喜與滿足,是再多金錢也買不到的。

無論難民營或是貧民區裏的孩子,都很純真乖巧,珍惜慈濟人帶去的物資;令人疼惜。期待人間愛的種子,能播撒得更密、更遠,帶動人人有機會及時付出、就近關懷,也讓更多苦難人可以得到幫助。

 

念念警覺,

時時慎思

無明惑業,造成遺憾;

長養善念,讓愛循環。

 

到約旦避難的敘利亞難民中,有醫師、有律師,但在異鄉無法執業,連打工的機會都沒有;看他們無可奈何地棲身在簡陋的環境中,實在讓人不捨,也讓人警惕──即使身分再高、財產再多,如果社會不安定,擁有的一切都可能在瞬間化為烏有。

社會要祥和,最重要的是人心要和諧。如何才能心平氣和?要常懷感恩心。

生活中食、衣、住、行一切所需,都仰賴天地萬物供應,所以要感恩四大調和,雨水滋潤大地,才能生產足夠的五穀雜糧,供應人類溫飽;還要感恩社會安和樂利、人人安分守己,各行各業才能穩定發展。

感恩心,能讓人心胸開闊、心念單純——時時感恩,能去除內心無明;事事感恩,則不起比較、計較心;對人人感恩,則能消弭爭端。

若社會上人人懷抱感恩心,時時感恩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分秒都有密集的感恩心,長養善念回饋人間,就能造就愛的循環,讓天下祥和平安。

反之,心念複雜,缺乏感恩、不能知足,貪取追求無止盡,一念之間就可能傷害人群、破壞社會秩序。回顧歷史,許多人禍動亂,都是起於少數人一念心——為了追求權勢、為了滿足私欲,造成無數人的悲悽苦難。

去年九月,菲律賓三寶顏發生內戰,有些人家園被燬,有些人則是位於危險地帶,一時回不去,迄今還有兩萬多人流離失所;很多人家裏值錢的東西被搶光,只留下牆上密密麻麻的彈孔,還有永留在心中的恐懼。

當地慈濟人關懷流離失所者,有些孩子訴說著忘不了殘酷的戰爭畫面和槍砲聲……描述著人性殘酷時,孩子們眼神流露著仇恨。不知道這樣的仇恨,何時能結束?

不少流離失所者被安置在學校,使得學校教學空間不足。慈濟人趕緊搭建簡易教室,讓孩子們能盡快回歸正常學習。希望這分跨越宗教、種族的無私大愛,能及時撫慰、滋潤孩子們的心。

大陸昆明火車站三月一日發生殺傷人命事件,一群蒙面人持刀砍殺民眾,造成二十九人喪生、一百多人受傷。傷患被送到多家醫院治療,當地慈濟人獲准進入病房關懷;受到這麼大的衝擊,許多人身體受傷、心靈也受創,但願慈濟人的誠與愛,能夠撫慰他們身心的創傷。

人人敬天愛地、多造福緣,天、地、人三者和諧,氣候才能順調、四大才能調和。如果心靈起無明,迷了道理、逆了天理,起惑造業,小則影響自己,使人生有災有難;大則影響人間,造成天下大亂。所以,念念之間要自我警惕。

人與人之間能夠和平相處,是多麼幸福的事。要時時慎思、用心自我覺察——淡化貪、瞋、癡、慢、疑,提升真、善、美。若人人都能用清淨無私的大愛,為人群付出,如此人間就會很美。

 

放下身段,縮小自己,

勇於付出,提升價值;

富中之富,真正有福。

 

三月中旬,有來自七個國家地區、四百多位經營事業者,放下繁忙的工作,雲集在花蓮靜思堂,參加「慈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許多人分享過去為賺錢而忙碌、為應酬犧牲家庭與健康,實在很累也很辛苦,身心壓力大。

一般「企業」,總是企畫賺錢的方向,不斷計畫擴大規模;慈濟強調「實業」,腳踏實地、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最重要的是讓員工生活安定,還能一起回饋社會。在營隊中學習、自我沈澱後,許多人發心立願,不只自己投入慈濟,還要帶動公司員工一起做好事;還有人決定改變生活型態,以茹素來表達投入慈濟的決心。他們說,有了生命價值觀、方向正確,相信未來會忙得很有扎實感、很快樂。

一位來自大陸重慶的董事長說,幾個月前與太太接觸慈濟,很篤定要走這條路。之前他很自大,瞧不起員工,認為「我付錢,你為我做事」;投入慈濟後,漸漸把員工視為「幫助我做事」的人;現在,他真心感恩員工——「因為有你們,才有我這家公司」,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家人,彼此關係轉為和諧。

他的員工有兩千多人,他在員工餐廳推廣素食,用心提升菜色,讓願意吃素的人愈來愈多。不僅如此,體會到「行孝、行善不能等」,他還舉辦孝親活動,鼓勵員工為雙親洗腳,更親自蹲下來示範。

靜思生活營舉辦十九年來,影響許多實業家改變人生觀,不只圓融家庭、疼惜員工,更進一步投入志工行列,為人群付出。有些人更帶動員工一起付出,為照顧戶打掃環境……做志工時,他們身分平等、慈悲等觀,付出得很快樂;員工感受到老闆回饋社會的心意,更願意為公司盡心力。

經營汽車材料的林碧松,多年前參加靜思生活營之後,回到社區開始做環保,也帶領員工一起投入。他縮小自己,提升了生命價值;放下身段,更為人所尊重。

如果「企業」都能成為以實現社會責任為先的「實業」,是一股很大的助人力量,能讓社會更安和亮麗;社會平安,企業也才能做得穩固。

無形的心靈財富,讓富中之富的人更富有,這是真正有福的人生。反之,心不滿足,賺再多錢還是不快樂。對的事,身體力行,造福人間,就能開創屬於自己的圓滿人生。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殷勤精進,志向堅定;

法親促勵,增長慧命。

 

新北市淡水慈濟志工李長吉,今年八十歲,每天晚上八點多就寢,十二點起床做早操後,一點多出門,走兩個小時路到關渡慈濟志業園區,打開「小靜思」的門,整理佛堂、排好蒲團,然後站在門邊,迎接法親進來參加「晨鐘起,薰法香」。

關渡園區內的「小靜思」,是比照花蓮靜思精舍大殿打造的;他婉拒人家接送,每天風雨無阻,像朝山一樣走到這個心靈故鄉。這一分持之以恆的虔誠心,年輕人能不能跟得上呢?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要效法這分堅定的志向,殷勤精進;切莫懈怠墮落。有法潤心,日日富足歡喜;反之,法不入心,疑心偏差,與人與事難以和平共處,慧命將會日漸乾枯。

在臺灣,目前有兩百多個社區道場每天清晨與靜思精舍視訊連線,聆聽靜思晨語;海外也有許多會所克服時差,同步聞法。有些地方志工不多,就算只有一個人,還是長年累月堅定志向求法、聽法;師徒之間,心靈零距離。

《法華經》藥草喻品:「恒為一切,平等說法,如為一人,眾多亦然。」佛陀講經,無論多人或一人,總是認真說法度眾。慈濟人長年累月用心為苦難人付出,師父能回饋給大家的,唯有法;希望大家要珍惜法、深入法。

血親,只是一生一世;有志一同行菩薩道的法親,緣分是生生世世的。期待慈濟人不只造福人間,也要以「法」增長慧命,要相互促勵——對的事精進做,分秒累積福慧。

 

 

三月八日凌晨,一架馬來西亞航空班機從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失聯,至今杳無消息;機上兩百三十九位乘客與機組人員,是多少人心中的掛念?漫長時間過去,就是等不到飛機降落,可以想像家屬度秒如年,心力交瘁,多麼難熬。

二十幾個國家動員投入搜尋,社會各界也付出關懷。馬來西亞與北京慈濟人在安置家屬的飯店關懷陪伴,或蹲跪在面前,靜靜傾聽訴說;或勸慰飲食,支持體力……撫慰心靈的苦難、照顧身體的平安。默默守候超過十天,慈濟人也累倒了,但還是堅持下去,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時候最需要人間菩薩的付出,要持續用同理心,給予如家人般的關懷。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悲歡離合事多。期待人人提高警覺、戒慎虔誠,用真誠的心彼此愛惜與關懷。請大家多用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