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8期
2014-03-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同個屋簷下.天津
  特別報導
  慈善國際.關懷馬航客機失聯
  天涯共此情.約旦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8期
  關山、玉里、花蓮慈院 連線救命
撰文、攝影.楊舜斌

二○一三年中秋節,一位在花蓮市就讀小學的小女孩,和家人前往臺東關山郊遊踏青,在關山自行車道騎單車,轉彎時不慎摔倒,家人急忙將她送到關山慈濟醫院治療。正在值急診的潘永謙院長檢查發現,小女孩除了左手骨折、臉部多處擦傷外,還摔斷了四顆牙。

「牙齒有找到嗎?」潘永謙詢問家屬,因為如果能在三小時內進行植牙,有很大的機會能夠將牙齒移植回去。家屬連忙回到事故地點搜尋,在那兒騎單車的民眾也一起幫忙尋找,最後找回了三顆斷牙。在找牙齒的同一時間,潘院長也緊急聯絡玉里慈院,準備將小女孩轉送過去給蔡瑞峰醫師進行植牙。

抵達玉里慈院後,蔡醫師經過數小時努力,總算將三顆斷牙植回口腔內;考量他們居住在花蓮,於是將小女孩轉至花蓮慈院。隔天,骨科姚定國醫師替她將左手打上石膏固定,牙科黃銘傑主任也持續幫她修補牙齒。兩週後,小女孩照原定計畫參加縣內的臺語演講比賽,並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表現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這樣跨越三地的醫療,對於同屬慈濟醫療志業的花蓮、玉里、關山慈院稀鬆平常;而玉里慈院在三院中擔任中繼的角色。許多從臺東轉診到花蓮市治療的病人,在接近三小時的路程中,有時到半路就情況惡化,此時玉里慈院就是他們最好的後盾,能提供緊急的協助。

花東縱谷觀光客絡繹不絕,卻也經常有車禍事故發生,其中最危險的就是腦部受傷,如果醫院內沒有腦神經外科醫師,通常就得轉院,顱內出血的病患可能因此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張玉麟院長回想一九九七年剛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時,很多從當時玉里鴻德醫院(玉里慈院前身)轉診過來的病人,到急診室時已經瞳孔放大,腦死而無法進行治療,只能替病人留一口氣給家屬帶回家。他總是很感嘆,如果玉里有腦神經外科醫師及時搶救,病人也許就能救回來;對家屬而言,也能省下往返花蓮的救護車開銷。

在玉里、關山慈濟醫院相繼成立後,除了紓解當地醫療資源不足,慈院之間密切連結,也確保了病人能快速獲得治療。當車禍病患被送到關山慈濟醫院,診療發現腦部受創需要緊急手術,就會透過慈濟醫院同一醫囑系統,讓玉里慈院的醫師同時觀看病人的資料,共同制定醫療計畫;當病人從關山搭上救護車時,玉里慈院就同時啟動開刀房醫護人員待命,半小時病人送達後立即手術。

張玉麟說,玉里慈院就像是關山慈院比較遠的開刀房。「雖然玉里慈院人力不多,但每個人都願意承擔更多責任,只為了讓病人更好。」

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關山慈院也招募到願意下鄉駐診的腦神經外科醫師,讓民眾的生命更有保障。

身處偏鄉的小醫院就如同救火隊般,第一時間判斷、施救,為病患爭取活命機會;玉里慈院急診不熄燈,讓鄉親安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