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8期
2014-03-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同個屋簷下.天津
  特別報導
  慈善國際.關懷馬航客機失聯
  天涯共此情.約旦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8期
  十六至十七日 守護「醫道」

2‧16~17《農正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醫師並非是求取財富、名位的「職業」,而是崇高、救人的「志業」。

 

「志業」醫師,非「職業」醫師

 

慈濟大學醫學系三年級及後中醫系學生,由師長陪同入精舍,與上人座談。上人表示,慈濟醫院是為了搶救生命、解除眾生苦難而興蓋;慈濟醫學院是為了培養大醫王、好醫師而建設。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法則,其中『病』為至苦。醫院硬體再如何堂皇也無用,最重要的是醫療團隊都有愛心,才是人間至福。」

醫療工作能救人,在上人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行業、是神聖的使命。「醫師並非是為了求取財富、名位的職業,而是崇高、救人的志業。」

既立志成為大醫王,上人致勉座中醫學生,用心學習,畢業後投入慈濟醫療志業,樹立典範、建立清流,成為醫療大海中的燈塔。

「醫道是一條修行的大道,要成為『志業』醫師,而非『職業』醫師,提升自我品德,『守志奉道』——守志業、奉醫道。」

二月二十二日醫學系將舉行無語良師人文典禮,上人叮嚀與會學子:「大體老師多為慈濟人,生前投入志工推展志業,身後將軀體奉獻醫學教育,每一位都是師父的好弟子,付出無所求;唯一的要求,就是期待各位成為『好醫師』。」

上人教眾感恩各方人士愛的付出,守志奉道。「唯有堅持醫療志業精神,發揮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使命,才是對大體老師最大的回報。」

 

辦教育,固根基

 

「慈濟教育為社會育英才,亦希望培養出開闊宏觀、深植人文、具有使命感的志業人才,為慈濟志業鞏固根基,世世代代傳承綿延。」十七日教育志業董事會中,上人期許教育志業要與慈善、醫療及人文環環相扣,做到「四大合一」。

「因為做慈善,發現醫療的重要而建醫院;因為投入醫療,發現培育人才的重要而設學校。」上人言,慈濟應社會所需而辦校,期待師長們不只是傳授知識,也要守護孩子們的慧命,引導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教育是社會的希望,也是人類的希望。老師要先了解教育的神聖使命,進而將四大志業融入教育,豐富學生的人生觀、人文素養,讓孩子感受各界真誠付出,由衷建立起『感恩』的長情。」

海外招生的目的,是希望海外學子前來學習慈濟精神,帶回家鄉撒播愛的種子,啟發同胞的愛心、給予心靈財富。上人例舉,慈濟在非洲援助貧困居民,進而啟發他們的愛心、善念,使之振作精神面對生活,更願意付出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社會氣氛因而平安和諧。

「慈濟志工雖非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卻能夠在做慈善同時教育人群。期待各位教育工作者也能有志一同,以關懷天下事的開闊心胸,達到四大一體;讓慈濟教育力量更穩固,成為海內外教育人文清流。」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