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0期
2014-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疾風勁草
  特別報導
  天涯共此情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同個屋簷下
  出版書訊.慈濟道侶叢書
  生命的禮物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0期
  心靈交流道

 

母親節禮物,法喜充滿

 

從二○一一年開始,連續三年參加浴佛,典禮後雖然努力想把感動分享給家人,總覺得言語無法表達萬分之一。今年邀約先生及兩個女兒同行,並言明他們參加浴佛,就是給我最好的母親節禮物了。

五月十一日下午彩排時悶熱,東方天際晴空萬里,還看到早昇的月亮,西南方天空卻有大片烏雲。傍晚典禮開始前,全體等待中正紀念堂衛兵降旗,就在這十分鐘空檔,烏雲飄過來,下雨了,還打雷!

司儀陳竹琪師姊沈穩地請大家著雨衣,「天降甘露法水,『微渧先墮,以淹欲塵』。」她引用《無量義經》經文,請大眾合掌虔誠祈禱。平日的我很理性,從不相信有感應之事,但此刻卻和在場兩萬多人一樣,閉著眼睛雙手合掌,祈求雨停。

真不可思議,雨變小了!我們脫下雨衣,浴佛典禮正式開始,眾人虔誠唱誦、浴佛、繞佛繞法;原本籠罩在上空的烏雲,隨著儀式進行漸漸散去,當大眾唱誦「祈禱」時,竟然雲開見月,晴空再現。

這次浴佛大典震撼人心,短短幾小時內天氣快速變化,好像提醒在場大眾,人生無常,要好好把握。浴佛結束後,先生告訴我他非常感動!我親愛的家人能一同參與盛會,相信他們的心田已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及滿滿法喜。期待他們正式走入慈濟宗門,早日與我成為真正的菩薩家人。

臺北 慮芷

 

在心靈故鄉,行孝行善

 

在花蓮靜思堂進行的浴佛典禮,是全球首場、唯一有上人親臨及精舍師父帶領大眾浴佛的一場;感恩自己有此福報,已經連續五年參與。

猶記二○一○年,首次站在道侶廣場上,親眼看見近百位精舍師父彩排時,內心激動、感動地不由自主淚盈眶……之所以流淚,是因為精舍師父的慈悲莊嚴身形、祥和表情與優雅動作,讓遠離西部家鄉到東部慈濟志業體工作的我,有了安穩的心靈歸依,由心底深處生起無盡的感恩與感動。

母親往生已有二十七年,在未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前,我不太喜歡過母親節,因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常會讓我哭紅雙眼,所以總安排滿滿的工作來忽略「今天是母親節」。但是,成為慈濟志工、接觸佛法後,懂得把思親之情化為祝福獻給天下眾生,從此,母親節對我而言更具意義。

第一年至第四年,我都是浴佛人群中的一員,今年成為活動典禮組的成員之一,必須熟悉整場的流程、動作等細節。在典禮前一週,浴佛隊形各個區塊的人員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進行彩排;慈濟中學學子一考完試就穿上雨衣,在雨水直落的傍晚彩排;慈濟志工於悶熱的近午時分一遍又一遍走位,就連七十幾歲的師兄也挺直腰桿配合著;用最多時間彩排的是靜思精舍的師父們,因為他們的動線最為複雜。

感恩有機會體驗活動典禮組的勤務,雖然充滿挑戰,但在「變」與「不變」之間,看到更多參與者的誠心與堅定,以及自己在境界中的「捨」與「得」。慈中的學子讓我感受到希望的動能,社區志工們讓我見證到那分堅定的使命,精舍師父們則給我一股莊嚴且安穩的力量。

至於無法提前來彩排的來賓們,包括警消人員、企業員工、銀行行員等,在浴佛典禮當天清晨協助他們完成一次彩排後,我相信他們絕對可以圓滿這場盛會,因為從中我明顯感受到了「認真」。

溫柔的晨光轉為炙熱的日曬,我開始擔心我負責區塊的這七十二位來賓,是否可以順利參與完盛會;當典禮進行至一半時,一位女性銀行行員的身體有些搖晃,嘴唇變白,我立刻問她:「需要到一旁休息嗎?」她輕聲說:「沒關係!等一下繞佛繞法後,就一定有精神了。我等一下要向後轉,對嗎?」沒想到才彩排過一次的她,竟然用心記住了流程,而且願意堅持到底。

今年首場浴佛大典就在眾人合和中圓滿完成!出場時,許多人抬頭望著在靜思堂四樓窗檯邊的上人,歡喜揮手、大聲喊著:「上人好!」「上人,我愛您!」身在其中的我,在心中許願:願法輪常轉,願上人常住世間!

遠離家鄉和家人,獨自一人從西部到東部,表面上好像是「捨」很多,其實來到慈濟人心靈故鄉四年多的我,真的「得」到很多;因為天天身在慈濟志業裏,身旁有許多善知識,時時提醒我行在法中。這樣的「得」,只有職志合一者,才有此福報。

四年多前剛定居花蓮,經常望著長長的火車鐵軌,想著:只要沿著這鐵軌走,就可以回家了;如今,還是常常望著鐵軌,但是心裏想著的已變成了:感恩鐵軌將我帶到花蓮,讓我有因緣可以天天身在法源地,努力成長慧命。

花蓮 楊雅甯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