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 挑出心礫

4.22《農三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挑出心田石礫,還原純質土壤,引法水灌溉,善種子才能健康茁壯。
步步維艱,穩穩前進
「昨天聽到了非常嘹亮、莊嚴的念佛聲,放眼望去,整齊浩蕩的朝山隊伍,從山門前、精舍後方田園,四面八方,步步前進,逐漸會合;如同佛法遍及四方,終歸於菩提大道。」
早會時,上人提及昨天朝山精進共修,人人虔誠、莊嚴、祥和,內心法喜;敦勉大眾勤耕心田,讓善種子健康茁壯,成就大菩提林。
「心地裏的這一畝田,有石頭、瓦礫等,要一一挑出,還原純質的土壤;接著要播撒善種子、引水灌溉。有飽滿的種子、有肥沃的土地、有清新的空氣,還有清淨的法水,就能讓法的種子慢慢萌芽、茁壯,成為一大片祥和的菩提林。」
為慶祝慈濟成立四十八周年,四月六日到二十一日,全球有十九個國家地區、兩百四十八個社區道場,超過十三萬六千二百九十五人次,透過網路視訊與靜思精舍同步共修《法華經》。上人感恩有便利的科技工具可以普傳佛法,讓大眾跨越地理距離虔誠精進;亦欣慰慈濟人持續一年多來響應「晨鐘起,薰法香」,心靈天天領受法水滋潤,求法之心堅定。
「法音宣流、淨化人心,是社會的希望,也是大小乾坤調和的希望。」上人勉眾日日以法水滋潤心靈,去除煩惱無明,「心靈莊嚴,道場就莊嚴。」
見善隨喜,見惡警惕
今年合歡山雪季落幕後,四十多名登山同好展開淨山工作,以繩索自道路垂降,撿拾山壁垃圾,十多個小時共清出百餘袋垃圾,重達五百多公斤。當他們辛苦撿拾垃圾時,竟有遊客冷嘲熱諷。上人引述這則新聞,感慨人心不調,造成大乾坤的四大不調。
「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佛法則教導『見善隨喜』,除了讚歎他人善行,也能一同行善。若是見善不讚歎,反而批評辱罵,或是聞惡隨喜,一起造業,惡業不斷累積,將成眾生共業。」
馬來西亞一位師姊,幾年前因母親後事與兄弟起爭執,此後如同陌生人般不再交談;自從參加「晨鐘起,薰法香」後,感觸人生無常,要把握因緣、多結好緣,遂主動化解彼此心結。上人表示肯定:「佛法滋潤了她的心,如同暖陽化解冰凍心靈,讓她有足夠的能量再度牽起手足之情,家庭和好如初。學習佛法,就是要調整偏差的心態。」
上人教勉眾人,佛法浩瀚豐富,可用以自度、度人;若能用心聞法、善用佛法,收穫遠遠超出想像──如同《法華經》裏描述出離火宅的孩子,原以為能得到羊車、鹿車或牛車,但是最後長者給大家的卻是裝滿寶物的大白牛車,孩子無不歡喜踴躍。
「佛法入心,道理分明,心境永遠輕安自在。」上人殷切勉眾。
念念是道,步步是道
四十八周年慶精進共修,以繞佛繞法凝聚大眾的虔誠道心,眾人聲韻合齊一步一佛號,呈現祥和安定與莊嚴道氣。上人開示:「佛在心中、步步精進。這是學佛應保有的精神──從跨出第一步起,每一個念頭就是精進、專心、道心;念念是道、步步是道。」
四十八年前克難慈濟功德會創立時,雖然步步維艱,仍然步步踏實,虔誠地向前邁進。上人勉眾:「今日的繞佛繞法,就如慈濟志業必須穩穩前進──只要人人心定、心專,步步穩定向前,就能在世間發揮良能、造福人群。」
慈濟「為窮困人而付出,為苦難人而拔苦」,以無私大愛為人間謀福祉。上人勉勵,臺灣是慈濟的發祥地,從臺灣將大愛傳向全球,期待「第一代慈濟人」能整合愛的力量,成就全球典範。
「就如繞佛繞法,人人身、口、意『三合一』,還要配合前後左右聲音、腳步平齊的『四合一』;彼此心意合齊,整體才能合和互協,讓慈濟慧命綿綿不絕。」
行菩薩道如同搭乘大白牛車,能通達四面八方,自度度人。上人祝福大家,「得大智慧,通達諸法」,菩薩道上聞法精進並能力行,福慧雙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