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0期
2014-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疾風勁草
  特別報導
  天涯共此情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同個屋簷下
  出版書訊.慈濟道侶叢書
  生命的禮物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0期
  二十一日 推動「志業」,非經營「企業」

4.21《農三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能力強,道心更要堅定──無論遭遇何等境界都不退轉。

貫徹「志工精神」

與大陸北京志工談話,上人表示,欲推展環保,首要做好心靈環保;人人精神理念相同,合心、和氣共事,志業就能順利推展。

「大家都是志工,彼此立足點相同,若能合和互協、廣招人間菩薩,就能進一步推展理想中的志業事務;反之,若不清楚慈濟精神宗旨,人人用各自的見解和方法做事,將志業當成企業般經營,很容易起爭執,也會阻礙彼此的法親情感。」

上人表示,志業必須建立在清楚的理念以及良好的人際互動上,「有心做事,若愛心無法集中,發揮不了大力量;欲讓志業順利推行,並非看誰的能力強,而是道心堅定,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或境界都不退轉。」

何謂「眾生共業」?上人教導,就是眾生造業運轉出來的氣,影響到天地氣候;若世界上無明造業的人多,覺悟而願意改變的人少,「濁惡氣」盛,「清淨氣」衰,四大不調的現象將愈漸明顯。

「期待人人自淨己心,鞏固對慈濟的信念;有清楚的理念,方向正確,親手去做,才能真正為天下人謀福祉。」

主動訪查救助

與宗教處、慈發處及文發處同仁談話,上人指出,慈濟在臺灣曾經歷過「消滅貧窮」的時代,政府人員普查、家訪,若看到家中有電器用品,就認定是富有的家庭、不予補助,這樣的分類法並不準確;有些家庭接收別人淘汰而來的電器,卻連電費也無法負擔,那段時間慈濟照顧戶因此激增……

「對於貧戶的補助,不能只從數字判斷,看到一戶有幾個人就套用公式,認為給予多少補助款和物資就足夠;應用心、踏實訪查,深入了解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是否有學齡孩子等,給予真正能夠安定生活的援助。」

上人教導同仁,要和各區委員、慈誠緊密互動,深入社區去了解,哪裏有生活困苦而待救助的人,並恰當使用慈濟人辛苦勸募來的善款,不能消極地等待提報;也要向大眾宣導,若發現有困難的家庭要趕緊提報,如此才能及時救助迫切需要幫助的人,不讓憾事發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