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0期
2014-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疾風勁草
  特別報導
  天涯共此情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同個屋簷下
  出版書訊.慈濟道侶叢書
  生命的禮物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0期
  六至七日 防範「心魔」

4.6~7《農三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莫怕鬼神來擾,應防範的是心鬼、心魔擾亂自心。

行八正道,做智慧人

「三十七助道品」是學佛修行的基礎,其中「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教導修行者維持身、口、意清淨的八種方法。晨語時間,上人解說,「正心之行菩提直道」。

「發心修行,應把握正確方向,身體力行,入於菩提大道;以正確心念修行,這條『大菩提道』就是寬廣、平直的安全大道。」

上人指出,有「正心之行」,日常一切行動都在「正思惟修」的禪定中,思想正確、懂得修清淨心、行菩薩道,此生即在「正命行處」,故謂「正思惟修正命行處」。

「把握正向,『正精進行』──精而不雜、進而不退,即謂『精進』;在精進中,還要持戒清淨,才能保持正見、正向不偏,則所作一切都是正業,這就是『正精進行持戒清淨』;心不受煩惱困擾,就能『正定道意』,道念堅定。」

身是載道器。上人表示,有了生命、有此身軀,才有修行的機會,要好好吸收佛法,於生活中、人群裏用心體會。

「莫淪於『戲論』──只在口頭上談論佛法而不能運用。有正信、正念者,行為舉止不踰矩,處處利益自他,是智慧人;若習於人云亦云,心念偏差、迷信執著者,一個小小舉動都會凝聚成沈重業力,害己亦害人。」

正知正見,不昧因果

臺灣民眾一年焚燒約二十六萬到二十八萬公噸紙錢,產生超過四十萬公噸的二氧化硫,是空氣、水源與環境的主要污染物質之一。早會時間,上人感嘆,大量焚燒紙錢不只浪費資源,更污染環境、傷害健康。

「為私己之欲念想要巴結神鬼,是迷茫造業──破壞環境、污染空氣,將導致氣候異常、災難頻發,期待大眾提升智慧、建立正信。」

「莫與鬼神交纏,也不要怕鬼神來擾亂,應防範的是心鬼、心魔擾亂自己。」上人指出,心靈不安,到處拜求,容易招惹神鬼纏身,身心更不得安寧;信仰正確、行為端正,清楚因緣果報,就能坦然面對逆境。

「活人的糾纏比鬼神更可怕。就如有些人原是好朋友,一旦有『利』的牽扯,『害』就隨之而來──利益撕破了感情,彼此變成冤家,相互控告、糾纏不休,痛苦不已。」

人生不順遂、常遭阻礙,是過去曾經結了不好的緣;上人教眾明辨因果,日常生活舉止、待人處事之間,都要正思惟,以智慧面對一切境界。

「三界如火宅,人類須戒慎虔誠、敬天愛地,提起正念,明大是非。人與人之間鋪平心路,以愛付出,不逞一時衝動,社會自然祥和美好。」

苦集滅道,人間有愛

一九九四年非洲盧安達發生種族大屠殺,高達數十萬人被殺害,約兩百萬人逃離盧安達,成為難民。

七日早會,上人以此開示:「這是種族的歧見,更是人心的不調──一念偏差,造成人與人之間彼此仇恨、相互殘殺。」

見此殘酷苦相,上人教眾應知世間是「苦」,進而探討苦是由人心見解不同等種種原因聚「集」而來。「若能找到方法,消弭人與人之間的對立、仇恨,『滅』除苦的來源,覺悟『道』理,在人間開展無私大愛,人類才能祥和平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