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0期
2014-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疾風勁草
  特別報導
  天涯共此情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同個屋簷下
  出版書訊.慈濟道侶叢書
  生命的禮物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0期
  衷心的醫囑:老而快樂

【桃源•建山】

吳三江醫師仔細幫溫阿嬤看診,親切話家常,撫慰她平日無人陪伴的孤獨。

(攝影/鍾美蓮)

山裏的長輩們,似乎老得只剩下病,讓吳三江好心急,
希望有更多醫護人員參與義診工作,透過親手的膚慰,
讓老人家能再擁有「活著」的快樂和希望。

一間雜貨店安安靜靜地佇立在建山里的道路旁,四周不見人影,只有九重葛兀自在初春的陽光下,怒放了滿樹的豔紅花朵。無人光顧的雜貨店擺了各式各樣的零食和農作用品,卻顯得陰陰涼涼的,一陣腳步聲讓趴在店裏的老狗豎起了耳朵……「爺爺,我們來看您了,最近身體好嗎?」突然的人聲,讓坐在店裏的王爺爺睜開了眼睛,看著眼前出現的慈濟志工,他沒說什麼,點了點頭。

王爺爺已經熟悉這一群人,總是每個月一次來到高雄桃源區建山里進行「往診」,挨家挨戶地到老人家裏探望他們的健康。

「血壓很好,血糖正常,呼吸順暢,心跳平穩。爺爺很健康,您幾歲了?」吳三江醫師驚訝地問王爺爺,「再三個月就一百歲了。」老人家淡淡地說著,他不但身體健康,腦筋也很清楚,一個人管理著這間雜貨店大大小小的事情。

原本懶洋洋的老狗起了身,王爺爺的妻子顏奶奶坐在輪椅上被外傭推了出來,中風的她垂著頭,志工王琇釧耐心地教她握著雙手做復健。「兩百九十三,血糖好高……」聽到護理師讀出了數據,一旁的藥師楊竹茂急著查核藥袋,發覺醫師開的藥沒錯,她也有按時吃藥……

楊竹茂老練地問著:「剛剛奶奶吃了什麼?」外傭搖搖頭,他不死心再追問,老奶奶口齒不清地說:「青──草──茶,天──然──的──」謎底揭曉,老奶奶喝了罐裝飲料「青草茶」。「奶奶,那個是含糖飲料,不是『天然的』,不可以喝喔!」吳三江耐心地一再交代,看著她從茫然到點頭同意,往診團隊才放心地趕往下一戶人家。

指間痛風石

十八歲的高奶奶坐在簷廊下,吳三江醫師想也不想地直接以日語和她溝通,其他的人雖然「鴨子聽雷」,卻也紛紛努力地說著一、兩句日常日語,想要逗她開心;就這樣嘰哩咕嚕一陣子,有位鄰居走了過來說:「她聽得懂閩南語啊!」大家一愣之後,全笑了起來,笑聲中竟然還聽到老奶奶說:「我也會講國語啊!」只是,這個時候的楊竹茂依然皺著眉頭,仔細研究著高奶奶提供的七、八種藥袋,檢查她看了不同科別所拿回的藥是否有重複。

往診團隊走到顏先生的家門口,就看到因為中風而癱瘓的他正躺在床上看著大愛電視臺的節目,大家開玩笑地說:「你是不是知道我們會來,故意看『大愛』喔?」顏先生搖著手,急著說:「不是,不是,我每天都看『大愛』,我喜歡看『大愛』,那個幫助別人,很好的……」

吳三江醫師笑著握住他的手說:「好啦!我們知道,我幫你量血壓……」突然間,吳三江不講話了,仔細看著顏先生的手,他的手指頭每個關節都有明顯的腫塊,「你知道這腫起來的是什麼嗎?」吳三江問,顏先生搖搖頭,「你有檢查尿酸嗎?這是『痛風石』。」他還是搖搖頭,一旁看著藥袋的藥師楊竹茂也和吳三江搖頭說:「這裏面沒有痛風的藥……」

吳三江有些著急,他說:「痛風不治療,腎臟和其他器官就會出問題,這很嚴重的。」看到身旁一張張凝重的神情,顏先生反而安慰大家:「明天我太太帶我下山看病,我會跟醫師說我要抽血。」大夥兒鬆了一口氣,叮囑他一定要檢查尿酸,「謝謝你們,願主與你們同在。」顏先生又恢復了開朗健談,直到往診團隊離開了他家,都還可以聽到他不斷大聲說著:「願主與你們同在!」

藥師的眼淚

排泄物的異味隨著山裏的微風一陣陣傳來,大家圍坐在溫阿嬤的身邊,和她閒話家常。她一眼失明,最近又跌斷大腿骨,喪失行動能力的她也失去自理的能力,終日包著尿布臥床,窗外只有單調的蟲鳴,偶爾幾聲狗吠,讓這方小天地顯得格外寂寥。

吳三江看著所有的人聞著「異味」,卻沒有人有任何「異狀」,他覺得心裏那股「悸動」逐漸變成了「感動」。

他出神地想著自己的行醫之路,當初的雄心壯志,隨著時間流淌、幾番人情冷暖,他有了很好的地位及名聲,但是「濟世救人」的熱情卻一點一滴地消逝……直到參加慈濟人醫會,在參與義診的過程中,重新再把「當醫師」的使命感,一點一滴地找回來。

溫阿嬤住在山坳裏,家人都出門工作了,她的生活範圍就只有那一張床和床邊的小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個鋁箔包的飲料、喝了一半的礦泉水,和大大小小不知名的藥粉罐;無聊的時候,就打開電視;想找人講話的時候,就和床上的布娃娃說說話……

楊竹茂檢查了她的藥袋,發現溫阿嬤最需要的止痛藥、降血壓藥通通付之闕如;看著阿嬤一臉愁苦,他的淚水幾乎要奪眶而出。吳三江了解他的心情,飛快地在病歷表寫下了藥方。

中午時分,楊竹茂和擔任司機的志工陳騰崴顧不得用餐,直奔寶來國小的義診現場,領了溫阿嬤的藥,還貼心地準備了一盒溫熱的便當,再繼續飛奔在蜿蜒的山路,親自為阿嬤送藥、送飯。

直到下午兩點看完最後一位病人,義診團隊收拾器材,就地在寶來國小進行了一場小小的溫馨分享,楊竹茂藥師和大家提及幾位往診探視的老人家,還是忍不住感慨地哭了……

坐在臺下聆聽的葉添浩醫師也跟著紅了眼眶,他好想對著上天合掌,說一聲「感恩」,因為前一晚的大雨,讓身為這次義診領隊的他十分擔心無法成行,想到山上老人家的盼望,想到醫護人員的期待,想到志工團隊的付出,他告訴自己:「這是好事,老天一定會保佑的。」果真如他所願,三月二十三日這天在六龜區及桃源區的義診圓滿順利。

十年義診路

從二○○三年起參與義診的吳三江,對於山區醫療資源的匱乏以及居民醫藥常識的不足,總是感到無奈;僻靜的山間歲月,往往只剩下一身是病的老人,他們更常常不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

七十三歲的曾阿嬤就同時罹患了帕金森氏症、高血壓及嚴重的糖尿病,雖然家人及外傭將她照顧得很好,卻沒有多餘的時間陪她,只有住在隔壁的陳阿嬤過來串門子的時候,才會聽到她用布農語交談,其他的時間,她總是不發一語。

吳三江說:「有時候,他們只是需要有人關心。」他輕輕地摸摸陳阿嬤的腰骨,小小的動作,卻大大地舒緩了阿嬤長骨刺的疼痛。

十年的義診之路,吳三江十分希望有更多醫護人員能參與慈濟人醫會,透過親手的膚慰、「全人」的關懷,為無法被看到的角落、無法被照顧的人們,帶來一點溫暖,重新擁有「活著」的快樂和希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