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人領路 醫療送到家
【六龜•荖濃】
 |
「荖濃社區發展協會」志工江雅惠(中)是荖濃媳婦,莫拉克風災後返鄉關懷父老,也因為有她幫忙,慈濟人才能走近老病孤寡。 |
僻靜鄉間傳統老屋,隱藏了多少走不出來的病人,
幸有在地人引領,志工才能把醫療送到他們身邊。
上升的氣溫似乎讓鄉間的蟲鳴噤了聲,田野、果園靜悄悄地,攝氏三十幾度的高溫,燒烤著潘先生住家的鐵皮屋,五十多歲的他穿著厚重的黑外套,空洞的雙眼看著水泥地,一動也不動地坐在屋簷下,整個空間像是凝結了一樣,完全沒有一點生氣……
「潘先生,我們來看你了。」慈濟志工話語剛落,突然間響起「嗡──嗡──」的聲音,一大群蒼蠅從潘先生的身上飛了起來,才剛靠近他身旁的慈濟志工薛原銘,馬上摘下自己的白帽子,幫他搧趕著四處飛繞、不願離去的蒼蠅。
苦口婆心依舊擔心
高雄區慈濟人醫會的醫護人員從二○一四年三月份開始,每個月來到六龜區荖濃部落義診。在「荖濃社區發展協會」志工江雅惠的引導下,四月十三日首次來到潘先生的家;他在兩年前中風,又發生車禍,長期酗酒使他失去了工作,妻子帶著孩子離開他;他回到父母家同住,意志愈來愈消沈。
「你哪裏不舒服?我幫你量量血壓,好不好?」吳建郎醫師毫不理會成群結隊的蒼蠅,貼近潘先生以聽診器聽他的心跳,一個不小心踢倒了他腳邊幾個空酒瓶,也聞到他身上傳來排泄物的異味。
潘先生的健康狀況沒有大礙,但他仍是一副無精打彩的樣子;吳建郎不放棄地追問,他才微弱地回應了一句:「胸口很悶,沒有力氣講話。」吳建郎一邊揮趕著蒼蠅,一邊苦口婆心地勸他振作:「你只要按時吃藥、做復健,不要喝酒,天天要洗澡,人生還是會有希望的。」原本不太有反應的他抬起蒼白的臉,溫順地點了點頭。
江雅惠帶著志工來到黃阿公的家門外,他的太太黃阿嬤呆坐在洗衣機旁,吞吞吐吐地說:「阿公不舒服,肚子痛……」走進陰陰暗暗的黃家,打開昏黃的電燈,第一次造訪的志工們全嚇了一跳,滿室的髒衣服幾乎堆到天花板那麼高,黃阿公就躺在衣服堆下一個破舊的沙發椅上,椅子前面木頭桌上擺著的兩碟菜已經發黑。
黃阿公因為胃痛而蜷縮著,大家七手八腳地幫他量血壓,檢查他的藥袋,依舊找不出胃痛的原因,「阿公,這些都是您吃的藥?」擁有豐富訪視經驗的慈濟志工謝秀華,指著櫃子上瓶瓶罐罐成藥問著。
原來阿公常常筋骨疼痛,家人就買各種成藥給他,他有時吃這一瓶、有時吃那一罐,卻愈吃愈不舒服。「阿公,這些止痛藥傷胃,吃了當然會胃痛。」吳建郎仔細地解講成藥的用途,也希望阿公能按照專業的醫療程序治療。
吳建郎先開了幾顆胃藥,「阿公,這是很好的胃藥,吃了就不會胃痛了。」他安慰著阿公,謝秀華也適時端上白開水,阿公迫不及待地坐起了身子,「阿公,吃剩的菜要蓋起來才不會有蒼蠅,食物不乾淨對身體不好。」吳建郎一邊說著,一邊替他揮趕著水杯旁嗡嗡群飛的蒼蠅。
「阿嬤,你的手怎麼了?」身為骨科醫師的吳建郎,一回頭看到阿嬤右手不自然地彎曲,直覺有異狀,他請阿嬤一定要儘快去看骨科,才能及時挽救右手的功能。
濃濃情味溫暖病榻
吳建郎感觸萬分地說:「雖然我們施醫施藥的部分有限,但是提醒老人家的『衛教』也是很重要的,這樣『荖濃社區發展協會』的志工也更能知道怎麼幫助他們。」
慈濟來到荖濃部落「往診」,幸好有「在地人」江雅惠的帶領,才能真正發現有需要關懷的個案。她在二○○九年莫拉克風災後,決定隨著丈夫「回家」,定居在因為風災、土石流而滿目瘡痍的荖濃;家中還有兩個幼子,但是她毅然決然投入社區志工行列。
江雅惠服務鄉親父老,所灌注的全然熱情,曾一度得不到先生的諒解,夫妻之間整整拉鋸了兩年;漸漸地先生知道她的心意不會改變,身為「荖濃人」的他也不再反對;現在他還是常常找不到老婆,但是他知道她正在自己家鄉的某一個巷弄裏奔波,付出滿溢的關懷。
長得茂密的芒果樹下,阿雀阿嬤正和鄰居婆婆閒聊,她突然抬起頭望向前方,因為她聽到一陣腳步聲,「阿嬤,我帶慈濟的醫師和護理師來看你了喔!」聽到江雅惠熟悉的聲音,阿嬤露出缺了門牙的大大笑容,她小心地向前走了幾步,志工這才發現到阿嬤雙眼的眼球灰白,她已經看不見了……
「吳醫師,您覺得阿嬤的眼睛可以動手術嗎?」江雅惠問,吳建郎搖搖頭說:「阿嬤的視神經若已受損,就沒有辦法再恢復。」聽到這樣的結果,江雅惠不免憂心忡忡,沒想到阿嬤卻樂天地哈哈大笑說:「沒關係啦!只是會看不到路,摔了一跤,把牙齒摔斷了,比較醜而已啦!」
阿嬤帶著志工進到陰暗潮溼的屋子裏,馬上就聞到撲鼻的尿騷味;床上躺著阿嬤的次子劉先生,他因為中風影響了行動及語言能力,終日臥床。劉先生看到吳醫師進來看他,十分勉強地才能舉起手表示感謝;李彥樺藥師就著小窗戶透進來的微弱光線仔細研究他的藥袋,許勤宜護理師脫了鞋,爬上他的床鋪,輕手輕腳幫他量血壓,「血壓控制得很好喔!」許勤宜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笑容。
劉先生不能行動,他的孩子會幫他分好每天要吃的藥,分別裝在藥盒裏,還刻意放在比較遠的床邊,讓他每次拿藥的時候還可以順便練習翻身。許勤宜看到這個情形,十分感動,她說:「病人真的是我的老師,以後我就知道要特別叮嚀中風患者的家屬,像這樣把每天的藥分好,病人吃對了藥,病就好得快。」
 |
荖濃到高雄市區的車程約兩小時,外出看診往返就要花上半天時間,對行動緩慢的老人家更是吃力。黃阿公就躺在衣服堆下一個破舊的沙發椅上,胃痛不適,吳建郎趨前問診。
|
心繫孤老不覺得苦
荖濃部落的巷道十分狹窄,慈濟人醫會的往診行程,常常得下車以步行的方式,頂著大太陽走在碎石路上,或是爬上鬆動的石塊搭成的簡陋石階,才能到達病患的家。許勤宜揹著又大又重的醫藥包,臉上永遠掛著笑容,額頭卻早已汗涔涔,幾位志工搶著要幫她揹,她都不肯,因為裏面裝著血壓器、血糖機、外傷藥和內科的藥品,她覺得這是她的責任,並不辛苦。
來到水冬瓜部落的簡阿嬤家,她守寡多年,女兒過世了,兒子不知去向,她和小叔簡爺爺住在一起,房子是老舊的「土塊厝」,兩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就守著寂寥的山間過著寂寞的生活,還未娶過門的兒媳偶爾會來探望,志工的到來則為他們添了幾許笑聲;只是一向笑容滿面的許勤宜此時卻蹙著眉頭,因為簡爺爺的腳有個傷口一直不能癒合,而阿嬤的血壓量了好幾次,數字一直居高不下……
許勤宜幫簡爺爺腳上傷口抹藥,但是他不習慣穿鞋,沙土、蒼蠅一直「縈繞」不去;阿嬤才吃了降血壓藥,也無法再進行任何治療,許勤宜不放棄地幫她做完穴道按摩後再量一次血壓,就這樣來來回回了三次,才看到她的血壓稍微下降了一點。
日當正午,在「荖濃防災暨社區教育中心」進行的義診活動已經順利結束,工作人員正催促著往診的團隊趕緊回到中心和大隊會合。離開部落時,許勤宜仍情不自禁地回頭望著,她應該是仍放心不下這些生了病的人吧!
 |
慈濟人醫會多年來在荖濃義診,莫拉克風災後因為路況不佳等因素有時不得不中斷,但關懷的心一直未停。護理師許勤宜揹著又大又重的醫藥包,走在鬆動石塊搭成的簡陋石階往診。
(攝影/張晶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