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顆牙齒都很重要
【六龜•寶來】
 |
寶來國小的小朋友跟著賴玲吟學習刷牙,童言童語,神情十分認真。
|
老人的牙齒多搖搖欲墜,學童的牙齒重在平日保健,
洗牙、治療還要衛教,因為每顆牙齒都很重要!
那方是迎神廟會的熱鬧喧騰,這方是義診團隊的虔敬祈禱──高雄區慈濟人醫會義診團隊,每個月固定來到高雄六龜區寶來國小舉辦義診活動,今年四月二十七日這天,遇上了部落裏的廟會活動,校區周圍的市集充斥著鞭炮煙硝和火花,竄向高空的衝天炮聲不絕於耳,來來去去的車輛因為道路狹小而塞車,不停地鳴按喇叭。
義診團隊好不容易穿過人群、車陣,進到寶來國小,先行抵達的總務組已經將看診的設備及器材組裝完成,醫師、護理師、藥師、檢驗師、志工們,靜靜地在國小穿堂前集合祈禱。張世彬醫師默默地流下了眼淚,一旁的志工吸了吸鼻子,護理師賴玲吟閉上了眼睛,一陣山裏的微風吹送,藍楹木飄下了如雨的紫色花瓣,滑落她那合掌祈禱的雙手,她的耳裏清楚地聽到自己一字一句唱著「祈禱」的聲音……
喇叭聲消失了,鳴炮聲消失了,天地間一片靜寂安好。
小學教室變身牙科診間
賴玲吟站在校園的角落裏,忙著打電話;她手中拿的是上次來到寶來部落為當地婦女做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正逐一打電話請她們來寶來國小拿報告,卻是每一通電話都沒有人接。
在這四月,春末夏初時節,山村裏的人都採梅子去了,賴玲吟有些擔憂了起來,因為其中有幾張報告的數據並不太好,她很想讓這些人能及時得到治療。
她不放棄地不停撥著號碼,等到終於聯絡上所有人後,她抬起頭,看到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婦人,站在掛號處,身旁陪伴的志工拿著她的病歷俯身問著她,她卻將頭轉向一邊,一臉茫臉,只是一直喃喃地說:「我的腳很痛……」
賴玲吟快步地走了過去,在老婦人耳邊說:「我會幫您掛復健科,您的腳就不會痛了。」她看了老婦人的病歷,警覺地和一旁志工說:「邱阿嬤,七十九歲,她應該再去看一下內科,順便幫她排腹部超音波。」
志工接過病歷,直奔設在教室裏的超音波室先行登記;賴玲吟趁著空檔,又哄又騙地把滿嘴還留著檳榔汁的邱阿嬤帶去看牙醫。
牙科室設在國小的才藝班教室,一大早志工就將複雜的牙科器械、治療椅,甚至是醫師的頭燈及可調升降的座椅都準備好了。
牙醫師吳慶源因為連日的感冒,只能發出些微的聲音,他看到躺下來的邱阿嬤嘴裏還有檳榔渣,打趣地說:「阿嬤,你的皮膚真好喔!」阿嬤笑了起來,他接著說:「牙齒刷乾淨,會更漂亮。」一旁陪伴的志工跟著附和,吳慶源開始為阿嬤洗牙,刺耳的「吱──吱──」聲聽得人渾身起雞皮疙瘩,邱阿嬤卻一派神情輕鬆,沒有了原先的不安。
「阿嬤,您檳榔吃很多喔?抽菸抽很多喔?」吳慶源問。「沒有啦,就……很難戒耶……」邱阿嬤支支吾吾了,「阿嬤,你每天少吃一顆檳榔、少抽一根菸,好不好?」吳慶源像哄小孩一樣,然後把阿嬤託付給等在一旁的賴玲吟。
賴玲吟拿著牙刷,用手指的關節當做牙齒,一對一地教邱阿嬤正確地刷牙。就在此時,牙科室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寶來國小跳電了,總務組的志工趕過來處理。吳慶源和蔡元弘兩位牙醫師忙著和張著大嘴的病患道歉,「吱──吱──」的聲音再度響起,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咦?水怎麼出不來……」總務志工又趕過來撥弄一下管線,「噗──噗──」洗牙的管子馬上順利湧出清水,「真的不能沒有這群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志工。」吳慶源有感而發地說,他認為義診科別中,就屬牙科的器械最多、最複雜,需要最多的人力支援,看診的時間也最久;每次到了午餐時間,就只剩牙科還在持續奮戰,而總務組的志工們也總是貼心地幫牙科的醫護人員準備好飯菜。
 |
慈濟人醫會總務組志工謝榮峰組裝牙科器械,讓醫師一抵達就能順利看診。每次義診有心臟、婦產、外科、家醫、牙科等近十種科別,包括醫療器材和中西醫藥品,彷彿小型行動醫院。
|
治療椅上兩樣情
鄧阿嬤八十歲了,雖然個子矮小,卻聲音洪亮、一身活力;她只剩三顆牙齒了,卻有兩顆牙齒疼痛,令她煩躁不安。她躺在治療椅上,告訴吳慶源:「我祈禱著三顆牙齒都掉光了,就不會再痛了。」吳慶源仔細地幫阿嬤治療,在他的眼中,每一顆牙齒都很重要,但看到阿嬤嘴裏「搖搖欲墜」的三顆牙,他也忍不住鼻酸了起來。
雖然看牙醫的人大都是老人,嘴裏的牙齒也幾乎「無藥可救」,但是已經參加六年義診的吳慶源,卻覺得每次來都很值得,因為治牙的療程是很長的,可是山裏的老人看牙十分不方便,只能長期忍受牙痛;慈濟人醫會義診團隊每個月來到寶來部落,為他們洗牙、治療,多少能緩解疼痛,保存僅剩的牙齒。
「而且慈濟的義診團隊『訓練有素』,牙科診療已經變得很方便了。用我們的『方便』,來解決他們看牙的『不方便』,這是我們醫師應該要有的使命感。」吳慶源說。
牙科室外,六歲的陳松宏怯生生地看著大他兩歲的朋友高韓森正在看牙。松宏一頭可愛的捲髮都打結了,腳上有點過大的拖鞋穿反了,他的媽媽在寶來國小前面忙著賣水蜜桃,聽到慈濟義診中有牙科,她很想讓兒子來看看有沒有蛀牙,卻無法分身,於是志工主動牽著他的小手來找吳慶源醫師,小男孩三番兩次想跑走,直到看到高韓森。
「高韓森拿著那個是什麼?」陳松宏問。
「是鏡子呀!」
「拿鏡子做什麼?」他歪著頭問。
「可以看到他的牙齒有沒有黑黑的呀!」
「我也可以拿鏡子嗎?」他還是對鏡子十分好奇,「可以呀!」
聽到可以拿著鏡子,陳松宏不再跑走,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等;自始至終沒有皺一下眉頭的高韓森,在志工們的讚美聲中下了治療椅,八歲的他像英雄一樣地告訴陳松宏:「一點都不會痛,只有癢癢的而已。」六歲的陳松宏也像英雄一樣,在志工的讚美聲中,緊握著小鏡子,勇敢地躺上治療椅。
 |
牙醫師吳慶源和六歲的陳松宏相談甚歡。志工是孩子們的啦啦隊,鼓勵他們勇敢躺上診療椅檢查,避免牙齒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
|
山裏最美的風景
沒多久,牙科室外面突然又多了幾個小孩,其中一個孩子說:「校長跟我們說,可以來這看牙齒。」寶來國小校長柯惠玲認同慈濟的義診活動,不但讓慈濟使用學校的場地,也會在晨會的時候告訴小朋友們這項訊息。
這群六、七歲的小孩,乖乖地坐在牙科室外的椅子上,賴玲吟給他們一人一把新的牙刷,就蹲著身子教他們刷牙。「我覺得這些孩子,好像就是我的小孩。」賴玲吟說,看著一張張小臉,她有點激動,恨不得把他們都摟在懷裏;雖然她蹲得腳都麻了,卻覺得好開心,因為牙齒健康,身體才會健康,她希望這些山裏的孩子能夠健康長大;她也相信這次的衛教刷牙,孩子們一定會記得牢牢的,「因為他們很純真。」她說。
「先刷這邊,再刷那邊。」「刷右邊用右手,刷左邊用左手。」「兩顆兩顆刷。」「要慢慢刷。」孩子認真地複誦賴玲吟的話,還吸引了裏面兩位牙醫師走出診間看著他們的童言童語,志工們也興味盎然地看著他們可愛的神情……
近午了,廟會的喧囂不知早在何時隱去了,只有清爽的微風在一片湛藍的晴空下,輕輕吹拂著藍楹木青翠的葉子,發出溫柔地沙沙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