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0期
2014-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疾風勁草
  特別報導
  天涯共此情
  助人線上
  發現歡喜
  同個屋簷下
  出版書訊.慈濟道侶叢書
  生命的禮物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0期
  我的第六個孩子
◎撰文‧吳玉 插畫‧泳子

 我有五個孩子,

 每個孩子出生回到家後,我都堅持親自為他們洗澡,

 享受那種在寶寶身上拿捏成長的喜悅與幸福的感覺。

 小叔的孩子彬彬,是我日夜照料的第六個孩子,

 我相信我能以菩薩的心、媽媽的愛,

 讓彬彬平安成長,

 讓小叔出獄後可以享天倫之樂;

 但沒想到有這麼大的考驗等著我……

車子奔馳在寬廣筆直的省公路上,涼爽的秋風拂過兩旁青翠的印度黃檀樹,枝椏輕輕舞動著。

抱彬彬去監獄與小叔會面那一天,是個雲淡風輕的好天氣,可是我的心卻沈甸甸,始終無法開朗起來。

小叔觸犯煙毒罪入獄時,女友阿芬剛懷孕三個月。半年後,得知阿芬生下男嬰,小叔欣喜萬分,時常寫信回家關心母子的近況;獲悉阿芬離開公婆家時,雖然失望傷心,然而刑期長達二十年,卻也莫可奈何。

小叔想念孩子的心愈來愈強烈,時常寫信要求見他一面。他渾然不知朝思暮想的兒子患有身心障礙,家人也不敢告訴他,怕影響他在監服刑的心情。

禁不住小叔一再請求,我終於答應帶彬彬去監獄。一路上,想到手裏抱的這個一歲九個月大卻還不會走路的孩子……該如何告訴小叔這一切?

我想看兒子像不像我

進入屏東監獄大門,沿著右側步道走進去,就是受刑人與家屬的會客室。隔壁的會客大廳,已擠滿了來自各地,準備登記會面的家屬──有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帶著大包、小包;有年輕母親抱著襁褓中的稚子,來與丈夫會面;也有打扮時髦的年輕女孩,迫不及待想見愛人一面。

坐在會客室外的長廊,看著來來往往的受刑人家屬,都是同樣的表情──心情沈重,眼神充滿期待與焦慮,頻頻看著錶,計算著會客的時間。

這裏的受刑人大部分是吸食安非他命、海洛因等毒品而觸犯煙毒罪;吸毒一旦成癮,往往使人迷失自我,為了毒品疲於奔命,棄親情而不顧,大好前途因毒品毀於一旦,怎不讓親人心痛?

會面時間已到,負責人員開始叫名字,被叫到的家屬快步地往會客窗口坐定。我抱著彬彬坐在第三號窗口,當鐵捲門慢慢升起,小叔拿起話筒叫我一聲大嫂後,便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我懷中熟睡的孩子,臉上流露出初為人父的驕傲與喜悅。

他把臉緊貼著厚玻璃說:「我想看看孩子,看他像不像我,大嫂請你把彬彬的頭抬起來吧!」

當我把彬彬抱起來面向小叔時,他一臉驚愕,一顆期待的心彷彿從雲端重重摔下,臉色霎時暗沈下來,「哪會按呢?大嫂,你告訴我,囝仔哪會按呢?」

「彬彬生下來就是極重度先天智能障礙,是染色體異常的唐氏症寶寶。醫師說,也有可能是懷孕期間母親吸毒導致基因突變所造成。」我把所了解的告訴小叔。

小叔絕望透頂地對我說:「生這種囝仔,甘有啥路用?」

眼前的事實攪亂了小叔的心,一切的夢想剎那間幻滅了,我看見小叔的身體在顫抖,久久無法自已;最終他明白了,是無辜的孩子承擔大人所鑄下的錯,但為時已晚……

他想起吸毒的自己、荒唐的過去、家中白髮蒼蒼的父母,以及眼前的稚子,既不能承歡膝下,又無法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悔恨交集,終於掉下了愧疚的眼淚……

「大嫂!謝謝你的叮嚀,這段時間我會把心沈澱下來,好好地思考與反省。」

會客時間不到十分鐘,話筒即消了音,小叔黯然地向我們揮揮手,鐵捲門慢慢降下,連同小叔破碎的夢被關在冷冷的高牆裏。

彬彬什麼時候會說話

彬彬雖是唐氏症寶寶,卻生就一副清秀的模樣;智商雖然低一點,教他的基本動作,如:一、二、三、四,手指頭比得較誰都還快;教他認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最多兩次就記得牢牢。

白天我忙著麵包店生意、照顧彬彬;我的孩子們對於這個小堂弟也是疼愛有加,放學後便搶著抱他;晚上,我與先生輪流起床換尿布、餵牛奶。他是我們全家的開心果,我也常因此想像彬彬和父母一家三口團聚的畫面,心裏直盼這一天快快到來。

先生身材高大,看起來一副粗線條,照顧彬彬卻是那麼細膩。「好壞也是弟弟的孩子,把他照顧好也是應該,兄弟之間沒什麼好計較的啦!」先生原本就對待小叔寬厚,現在對彬彬的付出也毫無怨尤。

「彬彬叫伯伯!」他嘴巴張得大大的,把頭一仰,嘻嘻地笑起來。

「彬彬叫伯母!」「啊——」他把後仰的頭又拉回來,笑得更開心了。

孩子們常常逗弄他,如果教會他一些小動作,大家都興奮不已,覺得很有成就感,教他叫哥哥、姊姊,他總是以笑聲來敷衍,小兒子常常問我:「彬彬什麼時候才會說話呢?什麼時候才會叫哥哥呢?」

無論如何把他救回來

彬彬兩歲多才學會走路,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不久,我發覺彬彬的膝蓋無力,站不穩,時常跌倒,臉色漸漸蒼白,頭時常晃來晃去,本來吃飽後就自個兒玩得不亦樂乎,如今變得愛哭鬧,體溫微微升高,看起來極度不舒服的樣子。

我一直以為他感冒,帶他去附近的診所就醫了幾回,過了一星期仍不見好轉,整個晚上哭鬧不停,坐也不是,臥也不是,無法入睡。彬彬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怎麼也猜不出他的痛苦在哪裏,只好全家人輪流陪著他、抱著他、哄著他直到天亮。

後來,診所醫師察覺彬彬的病情不妙,建議我們到大醫院做檢查。報告出來,醫師向我們宣布彬彬罹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要我們趕緊為他辦理住院,並發出病危通知單。

當聽到醫師宣布彬彬得了血癌時,我心亂如麻、茫然不知所措。先生的腳剛摔傷不久,骨頭裂開,醫師在裂開處栓上螺絲,裹了石膏。他拄著拐杖,強忍著痛楚,為彬彬辦理各項住院手續。

公公婆婆獲知消息,火速趕到醫院,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直交代無論如何都要把彬彬救回來!

住院時請教血液腫瘤科醫師,才知道白血病會因骨髓膨脹,骨膜受到拉伸,引起疼痛,這疼痛尤其是在膝蓋上下部位最明顯,難怪我們一動到他的腿,他就哭叫個不停,而且是幾近哀號。

他痛苦的模樣,教人心碎!我自責又愧疚,由於自己的疏忽,耽誤了就醫時間,害彬彬承受這麼大的痛苦。

「可憐的彬彬!伯母在你生病時,卻無法分擔你的痛苦……」我在心中吶喊著。注視著彬彬痛苦又蒼白的臉,天生的缺陷伴著他,使他無法如正常人般探索人間美景,沒想到如今這個要命的病又找上了他。

在監獄的小叔與剛因吸毒販毒入獄的阿芬,要是知道這個壞消息,心情又會如何激動?從護理站走回病房,心痛讓我每跨一步都感到好沈重、好艱難!

一顆木瓜萬般思念

自彬彬出生以來,加在他身上的不幸與疾病,都是我這輩子未曾遇到過的,每一項對我來說都很陌生,也是嚴厲的挑戰。我很用心地針對彬彬的病症,吸取相關醫學常識,希望在照顧彬彬的過程中,能夠得心應手而不至於惶恐疏失。

彬彬開始接受化療,一次療程是七天,二十四小時點滴不離手,三天就要換一次針頭。有時候找不到血管,針頭扎了再拔起,甚至換了好幾位護理人員來打,弄得手背上青一塊、紫一塊,彬彬總是淚眼汪汪地看著我,嘗盡了苦頭。

做骨髓檢查是彬彬最畏懼的,淒厲的哭叫聲,讓人恨不得一頭衝進去替代他的痛、他的苦。當房門打開,彬彬被推出來,後腰部貼上一層厚厚的紗布,滲出紅紅的血跡,身上衣服都哭溼了,聲音沙啞了,卻仍抽泣著,兩眼無神地看著我,好似經歷一場生死劫難。

那一剎那,我心如刀割,這小小身軀不知負載人間多少苦難,握著他的手,淚水潸然而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苦難還需要一次又一次重複上演……

一天,彬彬的病房裏,來了一位長相斯文的先生。他仔細端詳彬彬,然後問我:「這位小朋友是不是叫彬彬?」

我說:「是的!」

「那你是彬彬的伯母囉,太好了!我是牧師,也是高雄女子監獄的教誨師,受彬彬的媽媽之託來探望,她要我轉交給你這顆木瓜和一封信。」

因為吸毒入獄的阿芬,得知彬彬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憂心如焚,整日情緒沮喪。當我拆開信,細細閱讀,信中的字字句句,仍是充滿對孩子的無盡懺悔──

「對於孩子,我從沒有善盡一個母親應有的責任。想像孩子正與死神搏鬥,受盡病痛折磨,生命猶如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心就有如被利刃刺痛般……

此刻的我,無法陪伴在孩子身旁,給他一點慰藉,縱使捶胸頓足千百次,也無法抵消親手造成的惡業。

只能在每天清晨來臨,以贖罪之身虔誠為孩子祈禱,更於佛前發露懺悔。在這緊要關頭,只有誠心為我兒念佛,心靈才能稍感輕安與自在。

在這裏,幸好有法師及牧師的慈悲開示,使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頓悟。今天拜託牧師幫我買一顆木瓜,代我送給彬彬吃,希望孩子能吃到媽媽買的東西,也希望這顆木瓜能傳達我對孩子的萬般思念與祝福。

想當初迷失在無垠的毒海裏,過著糜爛、晨昏顛倒的日子,不知今夕是何夕?自己無知鑄下的錯,卻由無辜的孩子來承擔罪惡的苦果。

今身為人母,方知父母終日為養兒育女憂心操勞之苦。當年我不學好,甚至離家,音訊全無,父親日日為我操心,母親終日以淚洗面,天下父母心,一如我現今憂兒念兒的心情,那種椎心之痛,實非筆墨能形容於萬一。

曾經走過吸毒的不歸路,曾經嘗到被『毒』火焚身的痛苦,才知這條路的坎坷與艱辛,『毒』路不可行,毒品更不可嘗;吸毒有第一口,就有第二口,毒品將使人生最寶貴的青春歲月留下空白的記憶。

我真後悔,吸毒不僅毀了自己,還連累父母、家人與孩子,尤其愧對重病中的孩子。如今身心所受的折磨與煎熬,是我應得的報應。希望跟我一樣在『毒』火邊緣遊戲的年輕朋友們,要以我為鑑,不要步入我的後塵,趕快回頭,因為溫暖的家才是我們永遠可以靠岸的避風港!」

阿芬服刑期間,我常接到她的來信,尤其是孩子生病時。她的文筆流暢,親情流露,實在無法想像她是個國中中輟生。信中,她發自內心的懺悔,讓我們一家人都感到很欣慰。(本文摘自《我的第六個孩子》)

 

【序文】

綴補愛的篇章

 

彬彬的成長過程給我太多生命啟示,

至今已十九年了,
 

真是一場菩薩道上的磨練與考驗;

然而在彬彬身上,我更學會了知足、包容……

彬彬生病在醫院做化療時,他的媽媽在監獄得知消息後,寫了一封對孩子充滿愧疚的信給我,信中提到自己吸毒對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更是自責不已。

仔細讀完這封信,一個意念閃過腦際──何不將小叔及他的女友阿芬吸毒的故事寫下來,作為年輕朋友的借鏡?

有些吸毒者會自我安慰:「吸毒又沒有殺人放火,沒有傷害別人,當然也沒有被害者。」其實吸毒受害最深的莫過於自己,且連累父母、家人牽腸掛肚;而彬彬就是吸毒的犧牲者,我們一家人為了照顧彬彬,吃足了苦頭,也是直接的受害者。

真的不忍心再看到有人因吸毒而失去燦爛的前途,因吸毒而禍延下一代,造成家庭的不幸與遺憾,以及社會的負擔。這個念頭一起,不知怎的眼淚不聽使喚潸潸而下,彬彬的成長過程給我太多太多的生命啟示,至今已十九年了,這真是一場菩薩道上的磨練與考驗。

然而在彬彬身上,我學會了知足,知足帶給我來自心底真正的快樂。

一直以來,我把全部心力都放在彬彬身上,看到特教班孩子對彬彬的友愛,讓我懂得把對彬彬的愛,延伸到這些單純憨厚的孩子身上。我和先生從此投入弱勢團體的服務行列。

在彬彬身上,我又學會了善解與包容。

大兒子文鎮在高中教書,班上的學生雖然成績不是很優異,但是品行都很好,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改變,都感到很訝異。我問兒子用什麼方法教學生?他說:「就學媽媽照顧彬彬的耐心和愛心而已。」

身教重於言教,孩子們參與了彬彬的照顧,不僅培養出一分責任感,潛移默化下,也能用愛來對待學生,讓我感到莫大安慰。

彬彬一次又一次走過鬼門關,用他的苦難人生無聲說法來教育我,要為利益人群時時發好願。但願這本書的完成,能與家有障礙兒的父母共勉,也能給年輕朋友一點啟示。

感謝社區大學寫作班林剪雲老師,當我把寫書的心願告訴她時,她拉著我的手,堅定地告訴我:「這個心願很棒,我挺你挺到底!」只有初中畢業的我,有她的鼎力相助,像吃了定心丸,信心百倍。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感恩彬彬走入我的生命,讓我上了一堂寶貴的生命教育課程,至今我仍不斷地努力去探索,嘗試解答每一道人生習題,那是彬彬給我的功課……

 

【慈濟道侶叢書 生命系列】

歡迎隨喜助印索閱本書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請註明「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每月一百元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最新出版叢書

洽詢專線:02-28989000分機1168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