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9期
2015-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銀髮之愛
  發現歡喜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徵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9期
  人生真滿足
撰文‧吳宛芳 攝影‧陳明清



先生疼惜、家庭和樂,
生活無憂的黃滿足卻不滿足,
心中有「貪」時,看不見真正的幸福……

 

「玉新……」「你又輸多少?」「沒有啦,是人家要來討債!」「沒關係,你說是多少?」 「十幾萬元……」

聽到妹妹黃滿足借錢,黃玉新心中有數,知道妹妹又因簽六合彩輸錢而被組頭催討。看到滿足一臉無助,玉新對她說:「錢我借給你,沒還也沒有關係,只要你答應我兩個條件——第一戒賭、第二做慈濟。」

 

 

出生在彰化農家的黃滿足,在家排行第三;父母結婚多年不孕,在領養女兒後才生下一女,不久,媽媽又生下她,長輩認為女兒夠多了,於是取名為滿足,果真後來媽媽生了一個弟弟。滿足對讀書不感興趣,又沒耐心學裁縫細活,國中畢業後留在家裏幫忙種田,在長輩的推薦下嫁給做土木工程的徐明德。

滿足從小就和年紀相近的二姊玉新感情甚篤,結婚後夫妻來到臺北討生活,與玉新一家同樣定居三重,相互照應。三歲就失去母愛的徐明德,為讓妻女過好日子,勤奮工作賺錢,房屋裝修工程愈做愈好,是個愛家又顧家的好好先生。滿足在家專心相夫教子,一家五口生活幸福美滿。

 

欲門一開 執迷不悟

一九九○年代經濟起飛,「臺灣錢淹腳目」正是當時社會欣欣向榮、經濟蓬勃發展的寫照,在都會區造成了「全民股市」的現象;在「股市熱」還沒有感染到的城郊鄉間,依靠香港開獎的「六合彩」逐漸成為普遍的金錢遊戲焦點。

「聽說六合彩很好玩,中了可以賺很多錢……」孩子上學後,閒來無事的滿足常常來到住家附近的茶行泡茶聊天,三姑六婆聚集,許多小道消息就這麼傳開。「試一下也好喔!」好奇心使然,滿足拿少許的家用,瞞著先生跟著簽牌,心想輸了也無妨。

俗諺:「十賭九輸。」小賭贏錢固然開心,每當輸錢,滿足總是很不甘願,先生辛苦賺的錢就這麼莫名其妙給輸掉,一心想要贏回來。沒想到愈陷愈深,連先生給她的私房錢都陸續賠光,然而她已難以克制,「若讓我回本我就不玩了!」

「快拿錢來,不然人家要來討錢怎麼辦?」輸了錢的滿足像是著了魔似的,情緒暴躁且理直氣壯地找先生解決,古意的先生總是好言相勸:「不要再玩了,玩那個真的沒用,輸了就如同石沈大海。」不過,看到滿足因還不出錢來而痛苦煩惱時,先生於心不忍又拿錢給她還債。

滿足累積輸掉將近兩百萬元,先生再也忍不住說出重話:「我有錢,不過不可能再給你,要還錢自己想辦法!」滿足不得已只好向二姊玉新求助。

 

生命貴人 合力牽引

看見滿足沈迷六合彩無法自拔,玉新心有戚戚焉,因為自己也曾經為了和先生賭氣而沈溺打麻將,導致全家烏煙瘴氣;直到九二一大地震後,無常示現,讓她走進慈濟積極行善,也啟發了悲心。玉新為了讓滿足迷途知返,除了先幫忙償債,另外和妹夫聯手拉滿足一把,帶著她一起參與志工。

滿足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做志工,有時候活動開始前念誦慈濟十戒,她心中就充滿矛盾,尤其是第七戒的「不賭博、不投機取巧」,因為做不到,只敢在心裏默念。

這期間她忍不住故態復萌,又積欠二十幾萬賭債;當她得知先生不只替她還錢,還悄悄地償還了她先前欠二姊玉新的借款,如夢初醒的她感受到二姊和先生的用心,深深懺悔自己的愚痴和貪念,發心立願參與培訓,誠正信實恪守十戒。

二○○七年,滿足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每當念誦到慈濟十戒第七條,就會自我警惕,不可重蹈覆輒,先生和三個子女更是百分百支持她走入慈濟。

有了家人的護持,滿足全心投入志工,每週一次打掃園區福田勤務、協助每月靜思文物的盤點等,她都勇於承擔聯絡窗口;也歡喜參加香積、生活、醫院志工,只要時間允許隨時做好補位。

不過,遇到大型活動時,人力需求量較大,邀約志工時常常碰到軟釘子,個性耿直的滿足很挫折,玉新總是耐心開導她:「每個人都隨分隨力來付出。我們更要盡力,以身作則做給別人看。」

漸漸的,滿足學會了常常打電話關心志工的近況,與他們搏感情。「用真誠的心待人,以善解的心來互動」,一句句「靜思語」讓滿足心開意解。現在,很多志工遇到玉新都會說:「滿足把我們帶得好好喔!很關心我們,也很貼心!」

 

黃滿足與姊姊黃玉新(右)一起參與慈濟,協助盤點靜思文物,細心周全與眾結好緣。

惜福造福 心滿意足

回到靜思精舍承擔志工時,滿足親眼目睹常住師父自力更生,過著簡樸生活,往往等到大家吃過飯才用餐,每次都把盤子上的菜渣刮乾淨,惜福吃完剩下的食物。常住師父的身行觸動了滿足,她更懺悔自己以前怎麼那麼不會想,把錢輸光。

「有時在路上看到人家撿回收物,一天撿不到幾十塊,辛苦地過日子;去訪視照顧戶,也感受到他們很困苦。想到自己生活這麼好,還會做這種事,真是愚痴!」滿足後悔地說:「若是將那些錢拿出來幫助別人,救濟有需要的人,不知道有多好! 」

志工勤務雖然忙碌,但滿足內心充滿法喜。她表示,這輩子要感恩三個貴人:首先就是上人的法讓她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其次是在慈濟路上一路相伴的二姊玉新;再來就是對她無限包容疼惜的先生。

遇到需要離家數日的志工勤務,滿足會事先向家人報備,利用勤務空檔打電話回家報平安;先生總是對她說:「放心!我會把家顧得好好的。」聽在耳裏暖在心裏,「我真的太幸福了!」此時此刻的她真正人如其名,幸福又滿足呢!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