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9期
2015-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銀髮之愛
  發現歡喜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徵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9期
  超級合作者

二○一五年全球氣溫升高明顯,已打破往年紀錄。十一月底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1)在法國巴黎召開,各國終於放下利益歧見,通過緩解全球暖化的減碳協議。突破二○○九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無法達成共識的僵局,可說是人類為拯救地球的慈悲表現。

在十二天的會期中,全球領袖和非營利組織代表有三萬餘人參與。貧富國家在對策上有不少爭論,又值巴黎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會場內外盪漾著悲情、義憤和焦慮。氣候災難頻繁,已防不勝防,人類正面臨嚴重的存亡危機。

這次會議訂出明文規範,工業大國做出減碳承諾,證明人類是「超級合作者」。這個概念由哈佛大學生物數學家馬丁諾瓦克(Martin Nowak)提出,他修訂達爾文的競爭進化論,以博奕論證明,從細菌、螞蟻到人類,物種與生俱來有「超級」之情,即「利他和合作精神」,超越自私本能,為集體的存活而合作。

物種進化要靠有情合作,而非殘酷無情的競爭,這是人類相互依存所必須,也是人類精神靈性的展現,更是生命的療癒之道。

在這次聯合國氣候會議中,慈濟基金會第三度受邀參與周邊會議,分享投入環保的努力。重點在回歸個人的生活習慣,如何點點滴滴減少碳足跡,如不用免洗碗筷、省電省水、減少開車,以及資源的再利用等。

一九九○年,證嚴上人公開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將經濟繁榮後產生的大量垃圾加以分類。家裏的書報、寶特瓶、鐵鋁罐、玻璃罐、舊電器用品等,全是可回收的再生資源,寶特瓶回收後甚至可以抽紗製成衣服和保暖毛毯。

二十多年來,全臺已成立五千個環保站。回收的資源可觀,數萬名志工在此體會勤儉愛物,生命才有源頭活水的資糧,而不至於枯竭。其中的典範志工是老人家,他們勞碌一生,即使已背駝髮白,甚至八、九十歲高齡,仍耐勞耐煩地整理充滿各種氣味的雜物。塑膠製品各式各樣,他們用手一摸,即說得出屬於何類。

歲末,證嚴上人環臺行腳,親授慈濟委員證及「福慧紅包」,許多環保老菩薩也前來。刻畫歲月痕跡的樸實身影,平凡中流露溫煦的利他情懷和實踐的智慧,令人感佩不已。

他們是人類當為「超級合作者」的生命典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