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氣候峰會 抑溫1.5℃ 爭取地球生機
資料提供‧慈濟美國總會、馬來西亞雪隆分會 攝影‧裘曜陽
|
巴黎氣候峰會主館場外,佇立著一百九十五個參與國的國旗柱,各國元首及非政府組織代表齊聚為地球暖化問題尋找共識。
|
巴黎氣候峰會共識,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
並努力以1.5℃內為目標。
慈濟第三年與會,呼籲人人展現行動力,
而不是坐待更嚴酷的升溫考驗。
聯合國第二十一次氣候變遷會議(COP21),自十一月三十日到十二月十二日於法國巴黎舉辦;慈濟基金會以非政府組織成員身分,從COP19在波蘭華沙、COP20到祕魯利馬、COP21在法國巴黎,連續第三年受邀與會,並首次於場內舉辦記者會。
慈濟志工在現場設有宣導攤位,分享全球慈濟人付出無所求的愛心,期間並播放證嚴上人以中文發音,經由英文、法文及德文影音旁白,演說「與地球共生息」的智慧法門,希望藉助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平臺,呼籲大家用行動來保護地球。
一百九十五個國家參與這場重要會議,一百八十五個國家直接加入減碳節能溝通協調會議,一百五十個國家元首於十一月三十日及十二月一日在年會中發表宣言。這也是史上第一次,參加開會的國家都承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一起寫下「有史以來最繁複且影響最深遠的全球協定」──巴黎氣候協議,預計在二○二○年生效。
慈濟環保成效
在國際發聲
「我們可以為氣候變遷做些什麼?我們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我們要展現行動力,證嚴法師稱之為『與地球共生息』。」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在記者會分享慈濟針對氣候變遷所做出的努力。
慈濟基金會以國際NGO組織名義受邀參與,也首度在會議中寫下紀錄──舉辦四場記者會、一場座談會、一場電視現場訪談會,吸引國際媒體記者前來了解,路透社及歐洲新聞均有報導。
記者會中,來自臺灣、美國、印尼等國的慈濟志工,說明慈濟長期推動環保的成效與作為,積極帶領會眾「敬天愛地聚福緣」;以及在氣候災難日益頻繁的此刻,慈濟如何以務實且充滿創意的做法展開賑災。
其中,十二月四日第三場記者會較為特別,為跨宗教的結合與期許──天主教明愛基金會代表指出,希望能有更多企業人士共同參與;天主教及基督教團體代表亦思考,除了呼籲大眾每月第一天禁食以因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食物短缺,下一步策略又該為何;慈濟基金會代表則正式邀請各宗教團體,參與及支持自二○一六年元月十一日起跑的全球茹素運動。
同一天,慈濟基金會、聯合國文教基金會屬下的菲律賓拯救地球基金會、華府氣候機構學術基金會共同舉辦座談會。慈濟志工分享,從佛教生活教育觀點來看,如何從自己做起,讓天災減災;南半球代表提及地球溫度持續上升,已對島嶼國家帶來威脅;非洲國家代表則強調濫砍濫伐將危害雨林,影響生態環境。
甫卸任聯合國副祕書長的尤姆凱拉(Kandeh Yumkella)博士,在此次會議中擔任策略協商的角色,他指出:「我看到和以往年會不同之處,法國政府不只承諾,還有具體方針;我們將簽署很多備忘錄,幫助貧窮國家取得所需資源。更高興看到NGO參與,包括慈濟來到這裏,跟我們分享如何應對氣候變遷。」
|
非政府組織展示區有兩百個單位參展,但仍有更多組織希望可以加入,因此主辦方鼓勵參展方尋找合作夥伴。慈濟邀請聯合國文教基金會下轄的拯救地球組織及氣候變遷學術單位一同展覽,攤位上除了福慧床和毛毯,還包括拯救地球組織所提供的菲律賓孩童畫作,呈現遭受天災失去家園的情景。(攝影/林志勇)
|
推動全球同步
素食不殺生
逾一百零五個國家代表,造訪慈濟環保教育宣導攤位;志工以英文、法文、德文、中文等語言介紹慈濟。
十二月二日中午,慈濟代表臺灣彭啟明、美國裘曜陽、慈濟獅子山賑災專案負責人史蒂芬?豐巴,接受年會專屬網路電視臺(COP21 WEB TV)訪談,介紹慈濟研發的多功能摺疊床(福慧床);這項賑災產品,深受非洲國家代表好評。
斯里蘭卡傳媒代表一行五人,造訪慈濟攤位五次,對福慧床設計者以人文為主、尊重生命的用心深表敬佩。聯合國工作人員依班薩拉‧里亞記(Ibnsalah Lyazid)則關心福慧床的使用年限與耐久度,因為這項產品相當適合醫院及偏遠地區。
年會期間,超過一千一百一十人簽署參加慈濟基金會將推動的「一一一茹素不殺生」運動卡,各國人士也可以上網登錄。曾慈慧表示,許多人會在一年的開始許下願望,所以選在元月十一日讓活動起跑,每年一天自我要求做到道德飲食習慣;漸漸在每月一日、每週一日無肉,最終目標是每天茹素;從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
一行禪師在英國的弟子Sister True Dedication法師也響應這項道德飲食習慣運動,並表示會主動邀約一百八十萬信徒參與。
在法國推廣素食的志工茱利亞‧法李羅德(Julia Vrillaud),仔細觀看上人開示,很感動並願效法慈濟致力茹素護生救地球,一起解決暖化問題。
氣候變遷會議的工作人員米蘭?英格麗(Meline Ingrid),不但馬上簽署茹素登記表,也邀請夥伴加入;她跟法國慈濟志工交換聯絡方式,希望有機會帶動更多人改變飲食習慣。
菲律賓環保部長阿格斯達也來到慈濟攤位,希望把寶特瓶回收製成的慈濟毛毯帶回與環保單位分享。他說,慈濟在二○一三年菲律賓海燕風災後第一時間趕抵救援,更發動以工代賑清理家園,「受災居民失去了很多,但慈濟國際賑災不僅提供物質援助,更幫他們找回自己的價值。」
阿格斯達認為,應對氣候變遷要從每個人開始,茹素也是一種環保行動,「還是要回歸到社區關懷,改變觀念,喚起保護地球的精神,這樣才能解決氣候變遷問題。」
|
二○一三年海燕颱風重擊菲律賓,風速驚人,橫掃沿海城鎮、將巨輪捲上岸,造成上萬人罹難。氣溫持續升高,溫暖的海水增加風暴的威力;氣候變遷將造成更頻繁的極端天氣和氣象災難,以及生態惡化、社會動盪。(攝影/莊慧貞)
|
減緩升溫
從生活習慣開始
擔任大會主席的法國外長法畢斯(Laurent Fabius),是這次年會成功的幕後重要推手。二○一四年就派人前往祕魯觀摩,並積極和多個排碳大國溝通。
二○一五年年會所呈現出來的一切,真正做到「氣候變遷生活公約從我開始」的概念。年會現場沒有保麗龍產品、紙杯,垃圾回收量只有過去年會的三分之一;雖然還有改進空間,卻是最有組織與人文績效的一次。在綠色生活館,看得到腳踏車電腦充電器、手動果汁機等用品,讓民眾體會從日常生活中適度改變習慣,就可以為減緩氣溫升高貢獻一分力量。
更重要的是政府重視與配合執行力。年會期間,法國議會十二月九日無異議表決通過一項法案,規定超市將即期食品捐出或製成飼料、堆肥,禁止商家直接銷毀未售出的食品,以避免浪費。
尤姆凱拉博士指出,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議」確定了大方向,希望二○一六年在摩洛哥舉辦的年會看到更多落實生活的執行專案;而慈濟人二十五年前開始推動環保,並結合宗教、環保、科學、教育、人文及健康飲食促進,期待這分成果可以帶動更多國家重視。
|
慈濟基金會連續三年參加氣候峰會,二○一五年首次聯同其他宗教團體舉辦記者會;由左至右為信仰與科學結合組織(United Planet Faith & Science Initiative)創辦人斯圖爾特?斯科特(Scott Stuart)、印尼跨族裔中心CDCC主席丁三蘇丁(Dr.M.Din Syamsuddin)、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大愛臺氣象主播彭啟明。
|
★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
全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the 21st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COP 21」
背景:1992年在巴西里約首辦「環境與發展全球峰會」,1997年會議中,京都議定書以法律形式規範各國對氣候變化的責任與義務,2020年到期。2015年的巴黎氣候峰會被喻為「人類最後一次機會」
時間: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為期12天,但會議延長到12月12日結束
地點:法國首都巴黎近郊的布傑市(Le Bourget)
與會:全球195個國家的協商代表和近150位國家領袖;包括民間組織約四萬人
結論:《巴黎氣候協議》,與會國家一致同意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達到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不超過2℃,並努力控制在1.5℃內為目標
|
東京夜景。全球有半數人口住在城市中,在所有因為使用能源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中,都市占總量七成;特別是商業區,主要排放源為空調與照明設備等。如果人們能改變生活習慣或觀念,就可以為減緩氣溫升高貢獻一分力量。(攝影╱楊舜斌)
|
★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
‧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2015年達到新高
‧2015年是科學家開始記錄全球氣溫以來溫度最高的一年
‧一百年來地表均溫升高將近1℃
‧如果無法遏止二氧化碳排放、氣溫持續升高,將難以避免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沒入水中,以及近三成動植物絕跡、颶風強度增加、淡水減少等後果,氣候難民大量產生
‧根據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署(UNISDR)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來與氣候相關的災難日益頻繁,奪走超過六十萬人生命,數十億人受影響,造成高達新臺幣六十二兆的損失
●2016年1月11日
全球茹素日 Ethical Eating Day
歡迎進入網站登錄
http://www.tzuchi.us/ethical-eating-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