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分分己獲

11.18《農十月‧初七》
【靜思小語】勇於承擔,隨時補位;分分己作,分分己獲。
隨時補位
「資深慈濟人詳知慈濟歷史,是慈濟之寶,也是師父的知音、知心弟子;菩薩道一路走來,深知人間事態有變、慈濟的方向不變。要把握機會與眾分享。」
與北區合心和氣組隊長及功能幹部座談,上人表示,慈濟將屆五十周年,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與草創時大不相同。
「然而,從過去到現在,不變的是——腳踏實地付出,將無形無相的佛法真理,透過有形有相的志業表達出來;帶動人人依理而行,累積大愛能量,調和天地人間。」
早期志工人數少,只要發心勸募,就是慈濟委員;慢慢地人數愈來愈多,為了有系統地傳承精神默契、統整行事規則,便設立見習、培訓制度;又為了落實社區、加強即時動員的力量,將委員慈誠依照社區重新編組;而後再為破除上下層級觀念,推展「合和互協」的「立體琉璃同心圓」組隊機制。
一路走來,已經半個世紀。上人指出:「慈濟組織適應時代、社會而變,志業項目變得更豐富、更多元,大愛鋪展的空間更大、更廣闊;但本質不曾改變。」
上人叮囑資深者,要與眾共事、隨時補位,才是令人敬重的人間菩薩典範;若執著虛名,養成頤指氣使的傲慢心,「無明」之火會將過去累積的功德焚燒殆盡,還會結怨成仇。
「只掛名不做事,就像空殼稻穀。要傳承經驗,就要融入團隊與眾共事;親身投入去做,分分己作,分分己獲,一生充實不空過。」
以人體的神經系統譬喻,大腦中樞到末梢神經的傳輸無礙,才能健康;若肢體末端遇到危險,卻無法傳回大腦,就難以及時避開危險。上人叮囑,「合心」一定要融入「協力」,才能即時反應,讓團隊健康運作無礙。
有些人執著頭銜,喜歡他人讚美。上人提醒,不要期望別人把自己捧上天。「到天上只能當仙女。師父希望人人都是勇於承擔、腳踏實地的人間菩薩。」
擇善從之
針對組織調整,上人強調,需「取優存晶」──取各功能優點,留存心血結晶;且要「擇善從之」,對的、好的,做就對了;同時「述而不作」,統整經驗而行,非憑空創造新方法。
「資深者要負起責任,當『智慧好人』,莫當『馬虎好人』——用真誠心,守持誠正信實原則而舉薦人才、給予陪伴;即使卸任幹部職責,也要持續帶動、陪伴後進。付出的一念心恆持不變,就是菩薩。」
兩梯次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昨日圓滿,上人感恩北區工作團隊,每年此刻總是以誠懇的心,迎接海外歸來的家人,用心安排,讓人人法喜充滿而歸。
「每一位慈濟人身上都有一部經。不需言說,即能讓人從行為、動作中體會法理、深受感動,就是典範。」
上人讚歎大家,排除萬難參與工作團隊,彼此合和互協,時時不忘「感恩」。「付出時間、體力與心力實際參與,事情圓滿後得到滿滿的法喜,就是最好的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