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 善解、包容是妙法

11.17《農十月‧初六》
【靜思小語】不執著,能善解;不計較,能包容;就能圓滿人事。
守護善,讓社會平安
「慈濟將臺灣的愛揚名國際,這個寶貴的成果不是憑空而來,是全球慈濟人不辭辛勞,克服重重艱辛困難,用心用愛成就。」
與來訪的內政部陳威仁部長談話,上人表示,慈濟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克難起始,將近半世紀來,已走過九十二個國家地區。「此時此刻的重點,是固守好臺灣的愛與善。」
在臺灣,已受證的志工有八萬多人,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災難,就地、就近的志工立即動員救助。上人說明,慈濟人力行大乘佛法,付出無所求還由衷感恩。「所做一切不是為了名,而是秉持宗教慈悲大愛,在人間拔苦予樂。」
因政治、種族、信仰等衝突,全球許多國家陷入動盪,人民流離失所,使國際間難民問題日益嚴重。上人感嘆,少數人一念偏差,造成人禍動亂。
「推廣正確的宗教精神,讓人人了解宗教平等無私的大愛,可以超越國籍、種族;以此淡化迷信、偏差的信仰,如此才能破除人心隔閡,彼此尊重、互助互愛。」
包容心,圓滿人事物
第二梯次「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於三重靜思堂圓緣,上人為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緬甸、越南、柬埔寨三百多位志工授證。
一位志工提問:「師父常教導,要學習佛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開闊心境,凡事善解、包容。究竟要善解、包容到什麼程度?」
上人開示:「人間事複雜,豈能盡如人意?人人見解、看法不盡相同,莫執著於眼前人事而斤斤計較;能善解、包容,才能與人合和互協,共同成就人間美善事。」
每一位慈濟人的發心,都是最貼近佛心、最單純清淨的一念心。上人叮嚀,在團體中看到有人習氣不佳,要善解他同樣出於慈悲心、願意造福人間而來,如此就能包容對方。「學佛,不只要學佛陀平等無私的大慈悲心,還要學習佛陀的無量智慧。有無限寬廣的智慧,才能在面對種種人事境界時,能善解、包容,使人、事、物圓滿。」
上人強調,善解、包容是妙法,要多用心,善用妙法,如此才能「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做得歡喜自在。
上人教眾要「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用心去做,才能有深刻體會,獲得心靈財富;看見受助者得救而安穩,心中即有無限法喜,再辛苦也會覺得『幸福』、『美滿』。」
拉長情,還要擴大愛
從菲律賓嫁到馬來西亞的金娜,二○○六年從環保門走入慈濟;雖是基督徒,了解到慈濟不分宗教、種族,為苦難眾生付出的大愛,認定是她尋覓已久的人生方向,遂報名見習慈濟委員。她每天辛苦為人打掃,賺取微薄工資養家,仍日日存五毛錢作為慈善捐款,另存五毛錢積存來臺受證的機票費。
「她的生活不好過,每天存五毛錢,要累積到可以買來回機票,多麼不容易!存了十年,終於滿願;可見有心就不難。」上人讚歎金娜師姊的決心與毅力,令人欽佩,是個富有的人——富有心靈財富。
有愛心,就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發自內心、發揮智慧,應苦難人所需而付出。近來屢屢得到國際發明獎的「淨斯福慧床」,就是愛與智慧的結晶。
二○一○年慈濟到巴基斯坦賑災時,看到受災民眾棲身帳棚、直接睡臥溼冷土地上,連產婦和新生兒也是如此;上人非常不捨,指示研發此多功能摺疊床。「這是一分『誠之情誼』,也是『大愛之道』。」
上人教眾,滅除仇恨、煩惱、無明的種子,拉長情、擴大愛。「長情大愛恆存於心,對人對事永遠真誠;還要將長情大愛推及社會大眾心中,共同成就祥和美好的社會。」
既發心立願行菩薩道,上人教眾,要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善用佛法自度度人。
「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是慈濟法脈與宗門的精神。『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要讓慈濟大愛廣庇天下眾生,菩薩長情恆久存在人間。」
踏得穩,才能走得遠
父母恩重如山,要如何回報父母恩?與兩百多位馬來西亞志工座談,上人表示,最徹底的盡孝,就是給予法。「度父母走入菩薩道,成就父母的善根與道業,體會無盡的法喜。」
今年有洗腎中心腎友來臺受證,上人感動於他們坐著輪椅、拄著枴杖,遠途而來的堅定心志,祝福大家持續發揮良能、提升生命價值。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而來人間,引導眾生尋得內心本具的智慧寶藏。要精進『薰法香』,法聽入心、在生活中力行,並且作『傳法者』,接引更多人同行菩薩大道。」
第二場座談,上人對來自香港、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的志工開示:「慈濟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家庭』,雖然種族、語言不同,人人源自共同的法脈,都是法親。」
二○○八年緬甸納吉斯風災造成嚴重傷亡,慈濟人用至誠心克服諸多困難,終於走入災區展開重點、直接的賑濟;善因緣延續至今,不僅受助者改善了生活,播下的菩提種子,也逐漸萌發茁壯。
原本年年借貸耕種的烏丁屯,得到慈濟「福種」後,從慈濟「竹筒歲月」故事獲得啟發,每天存下「一把米」助人,並且在耕種時向稻田說好話,不施農藥,竟比其他農人收穫更多!如今烏丁屯不再借貸,還有能力建磚房、採購耕耘機。投入慈濟志工多年,他隨同慈濟人幫助貧病同胞,也鼓勵村人共同行善。
上人欣言:「有形的穀種改善生活,無形的法種啟發愛心,再生無量種子、帶動善循環。以法修自身、用法淨人心,就能從心靈深處徹底拔苦。」
一位事業有成的師兄分享,過去開名車顯示身分地位,現在則換開環保車到大街小巷收取回收物;勞動付出,換得滿心法喜。
「生意做得再大、贏得再多人的讚美,往往只是應酬話;去除傲慢心,放下身段付出,才能獲得人人真心愛護與尊重。」上人表示,師兄過去為了生意應酬,總要抽菸、喝酒、大魚大肉;投入慈濟後,徹底轉變觀念。「轉惡為善,轉沈迷為覺悟,轉懵懂為正向人生,實在不簡單!不只是修『上上善』,還修『上上戒』。」
全球多災難,不忍眾生受苦難,上人期勉,只要做得到、有機會去做,就要把握機會力行菩薩道;看見苦難眾生解脫痛苦,自心就能法喜充滿。
「有『法』可循——靜思法脈,有『道』可走——慈濟宗門,慈濟這條菩薩道就能踏得穩、走得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