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 拔除仇恨,種下愛

11.10《農九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拔除仇恨種子,播下愛心種子,讓人人轉苦為樂、轉貧為富。
穿山越海,悲智力
二○一三年十一月,菲律賓萊特省遭海燕颱風重創,當時菲國慈濟人正陪同志工返臺受證,得知災情嚴重,立即返國勘災。風雨破壞海空交通,師兄們好不容易到達萊特省,看到一片殘破景象,以及倖存民眾絕望表情,透過電話哽咽向上人報告災情。
得知獨魯萬等地災情慘重、幾乎滅城,許多華商絕望離開,受災居民卻無處可去。上人請菲國慈濟人立即啟動「以工代賑」,帶動居民清理環境,並每天供應熱食。隨著環境一區一區清掃乾淨,居民也領到代賑金、有錢可以購買生活用品,街道上開始有攤販,城市生機漸漸活絡。
與訪客談話,上人提到海燕賑災期間,曾有當地華商表示,慈濟每天發的「代賑金」超出當地工資太多,擔心以後招不到工人。「我告訴他們,慈濟並非聘請工人工作,是『以工代賑』,鼓勵萬念俱灰的居民站起來清掃家園,整個城市才能恢復希望,華商也才能儘速開店營業。」
如今萊特省奧莫克、獨魯萬等地,民生經濟恢復,街道熱絡繁榮;上人表示,菲律賓慈濟人從災後至今的幫助,是災區重建的一大力量。
感恩尊重,去藩籬
從今年《慈濟大藏經》影片中,看見世間苦難,也看見菩薩身影。上人在板橋靜思堂授證時,肯定慈濟人聞聲救苦,無論面對何等境界,總是心寬念純,步步踏實付出。
「付出的人,態度比接受的人更柔軟、腰彎得更低,既是表達尊重,也表示感恩。感恩、尊重,是出於一分誠懇的愛;這分愛能打破種族、國界的藩籬,彼此貼心。」
去年此時,上人以「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勉勵慈濟人以身作則,帶動人人行善造福,讓人間有祥瑞之兆、祥和之氣。
展望來年,上人以「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致勉新發意菩薩:「恆持『佛心師志』,遍撒愛的種子,讓人間菩薩從『一』生無量,引導更多人轉苦為樂、轉貧為富。」
人人本性清淨,只是一念無明起,不斷生煩惱、造惡業,養成不好的習氣。心地乾燥,風吹揚塵,稍遇境界就發脾氣;上人教導:「要下決心、下功夫,吸收法水滋潤乾燥心地;以法滅除一切煩惱、無明,自度度人。」
「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上人強調,有愛心、願意付出力量救助苦難人,就是人間菩薩;就如南非本土志工雖然生活貧窮,但是法入其心、道心堅定,不只照顧社區裏的貧病人,還跨區跨國撒播種子,帶動更多人成為富有法、富有愛的人間菩薩。
「只要有心,沒有不可能的事。心轉,境就轉;法入心,就能轉惡為善,激發潛能、展現良能。」
有願有力,勤造福
「人心有仇、有恨,就會造成苦難。要發揮真誠大愛,在人間拔除仇恨種子、播下愛的種子。」
第一場座談,上人以土耳其慈濟人援助敘利亞難民為例,慈濟補助難民家庭生活、讓孩子安心求學,是希望以真誠的愛與關懷,消弭難民孩童因逃難、失學、長時間工作等苦難遭遇,萌生的仇怨不滿情緒。
全球氣候極端、災難多,上人教眾,除了做環保淨化大地,更要做好心靈環保。「用法淨化己心,並且提起熱忱走入人群,邀約大眾以愛付出,讓人人種福因、得福緣。人人互愛互助,有助天下祥和;人人敬天愛地、共聚福緣,生活才能平安。」
將心比心,菩薩愛
「過去雖然也在做好事,不過是隨喜、隨性而做,從受證這一刻開始,要認真去做。」
第二場座談,上人開示,人生無常,即使擁有再多財富,到頭來仍然是雙手空空而去。「佛陀不斷來人間說法,希望眾生能明白道理、脫離受苦受難的惡性循環。然而凡夫無明,與人對立、衝突,以致世間成為苦惡的堪忍世界。」
臺灣社會每當發生重大意外災難,慈濟志工總是迅速動員,給予生活支持與心靈膚慰,讓災難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使社會維持安和、平靜。「這就是將心比心,秉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慈悲心付出,無論道路如何崎嶇,都要堅守志向、堅定道心,將坎坷路走成平坦。」
美國加州陳家璋師兄發願「一日五善」——每天走入五家商店,向店家介紹「竹筒歲月」,募心募款,已經五百多家商店響應。上人肯定,有願就有力;走入人群互動,才有機會淨化人心。
「要提起熱忱,啟發人人愛心,帶動行善;日日悲智雙運,為社會人群付出,進一步將愛推及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