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9期
2015-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銀髮之愛
  發現歡喜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徵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9期
  八日 找回純真之愛



11.8《農九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以美善之心,發揮良能;以誠懇之愛,入群付出。

志願付出

「所謂『志工精神』,就是秉持誠、正、信、實原則,時時刻刻用誠懇之愛,為天地人群付出。」

臺北市長柯文哲一早來到關渡志業園區,與上人共進早餐。談及「志工」,上人說明:「志工不是有興趣才做,也不是只為了一項活動而做;而是時時刻刻以付出為志,全心全力投入。」

就如慈濟人,長年累月在全球各地付出,將無私之愛遍及海內外;以臺灣來說,長期在社區做資源回收、宣導環保觀念,不只維護社區環境整潔,也提升鄉親的生活品質。

「與其為了宣導環保而辦活動,不如深入鄰里做好環保教育,引導人人落實在生活中。」上人舉屏東市公所與慈濟合作推展資源回收分類的成果為例,透過挨家挨戶宣導以及定點示範,如今屏東市的資源回收率大幅提升,相對達成垃圾減量。

「慈濟人不畏髒臭,以誠懇之心長久帶動,讓人人培養好觀念與好習慣,也讓市容更加清淨;這就是志工精神!」

行善拔苦

「時間長河無始無終、空間無限遼闊,卻因少數人心念偏差、造作惡業,撕裂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造成血淚斑斑的苦難人間。」

與新店靜思堂布展團隊談話,上人表示,苦難人間,幸而有一大群人間菩薩,以清淨開闊的心懷,走入人群救苦救難。

「善與惡、清淨與濁亂,都是世間相。靜思堂的布展,最重要是傳揚人間美善,引導人深思道理,找回人與人之間的純真之愛。」

上人強調,各地慈濟會所展示的重點,並非觀賞用的藝術品,而是豐富、真實的人間美善事。「每一個慈濟道場,都是用真誠感情灌注而成,是有生命、充滿人情與心靈之美的;而非冷冰冰的建築。」

與專長網路架設的曾國豐師兄談話,上人表示,宗教在人間的價值,是人生的宗旨、終生的教育。「慈濟設立宗門,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建立『慈悲濟世』的修行宗旨。」

以援助敘利亞難民為例,約旦慈濟人補助難民生活、協助就醫;土耳其慈濟人與當地政府合作設立學校,讓難民孩子回歸校園,在心中種下善種、消弭仇恨。上人說:「慈濟的宗旨,就是為天下人、天下苦難而付出。慈濟宗門精神,就是——慈悲濟世,行善拔苦。」

生命大用

八仙塵爆傷患及家屬來到關渡志業園區。年輕傷患經歷燒傷,皮膚受損、外觀與以往不同;上人給予鼓勵:「莫為了疤痕而罣礙。心美,一切境界就美;反之,一個人如果心理不健康,即使四肢健全也無用。」

上人鼓勵孩子們,要堅強忍耐一切痛苦不適,好好復健,今後善用生命利益人群。「忍耐過恢復期,康復之後生命大有用處!用生命教育天下蒼生,救度他人脫離苦難,就是最有價值、最美好的人生。」

人間有種種無常疾苦。上人表示,走過這段路,相信對人間的無常疾苦感受更深,也體會到世間充滿愛與溫情。「經過大難之後留下來的生命,要好好地運用,做好身心復健,每一天以美善之心,發揮生命良能。」

未來人生,光明或黑暗?上人強調,取決於一念心。「心念一轉、心靈健康,就能面對挑戰、開創希望人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