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的希望工程
九二一地震已過了兩個多月了,餘震逐漸平息,數千位災民也陸續搬進慈濟興建的大愛屋,不必再受困居帳棚、身心皆不得安頓之苦,「家園再造」的理想跨出了有無數人同心合力祝福支持的第一步。
我們了解,有許多的家庭已經破碎,親人性命被天地鉅變吞噬的情景,將成心靈永恆的創傷與夢魘。但是,災難之後災區湧入的各方救援隊伍,充分展現「一家人」的同胞愛,也讓人深刻體會人類互助的大愛,正是天地間療傷護生的「膚」之力量。
我們衷心祝福正重建家園的災民——你們是宇宙的兒女,我們疼惜的父老兄弟姊妹,你們的昂首前行,將是我們生命淬勵後的美麗與尊嚴。
我們也要感恩祝福仍在災區持續關懷,投入大愛屋興建工程的上萬名慈濟志工;你們的無畏布施,體現了慷慨有情、無憂無求的現代菩薩形象。何以無憂無求?並非我們不憫念思量災區重建的千頭萬緒,事實上,慈濟人只會愈走愈深,協助災民安身之外還要安心,儘早重新出發,發揮生命的良能,回饋社會。這是一段漫長的路,但我們走得步步踏實心安。
大愛屋已近完成階段,下一個階段是認養災區二十八所中小學(後增為五十一所),這是我們目前要全力以赴的「希望工程」,所謂「希望」,象徵成長、活力與繼往開來。
這二十八所學校分布在南投、臺中、嘉義三縣十六個鄉鎮,全部因地震而傾毀,共計三萬四千多名學生的教育嚴重受挫。慈濟認養的不只是有形的教室校舍,還有堅固安全、重綠化與環保,以及凸顯地方人文特色的下一代成長環境。
目前已規畫決定,這些重建的學校建材將採用耐震的鋼骨結構,而學校方面也熱烈提出設計意見。大家的出發點都在護持教育的千秋大業,也就從這裏,我們脫離地震浩劫的陰霾,看到子孫代代傳承的無限生機,只要我們提供愛的環境灌溉培育。
二十八所學校工地是這麼大,這麼寬廣,要照顧好建設品質,對慈濟而言,是一樁跨世紀的挑戰。但是證嚴法師說:「這是一個愛的希望工程,點點滴滴的愛匯聚在一起,就是無量無限的大愛,希望工程絕對能在我們的理想中完成。」
這樣的信心召喚,曾經讓海內外慈濟人及許多社會人士開拓一項項的志業,我們誠心希望,這樣的召喚也如同地震那一波波的震幅擴散出去,喚來更多人的大愛,共築這教育的希望堡壘。
——《慈濟》月刊第396期1999年1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