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莫忘那些年那些事
  〔編序〕點點滴滴,信實有徵
  提倡佛化社會事業
  恤生比度死更重要
  智慧人生與人間淨土
  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施醫施藥即無畏施
  賑助衣索比亞饑荒
  佛教慈濟醫院的特色
  洗人心智「靜思語」
  春回大地報君知
  光風霽月的悲懷
  讓浴火鳳凰重生
  愛的人生功課
  觀身無我
  期盼生死兩相安
  永不起風暴的人性經濟
  跨世紀的希望工程
  愛灑人間植福田
  愛的防疫網
  安止的力量
  清平的心靈生活
  綠色生命力
  延續半世紀的希望工程
  愛的避風港
  改變世界的年輕力量
  翻轉貧窮的希望所在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莫忘那些年那些事
  恤生比度死更重要

農曆七月,每日都有人舉行「普度」;為節約起見,政府倡導於十五日中元節統一舉行,意義不損失,同樣表現各人的一番誠心。

「普度」習俗源於佛教的「盂蘭盆會」,目的在施食眾餓鬼、超度眾孤魂——使眾餓鬼得以飽餐,眾孤魂得以超生。此種用心與行事完全基於慈悲,蔚成風俗其來已久,影響既深且大。

然而,「恤生實在比度死更重要」。施食眾餓鬼,超度眾孤魂,雖然完全基於慈悲,可是眾餓鬼、眾孤魂是否真的正等待超度?這是誰都沒有看到的。

只憑各人心中臆想,就來表示誠心,實行施食與解救,用意自然是好的,然而大家並不知道,我們周圍有一些孤寡貧病、無依無靠的人,他們的困迫生活也值得大家同情,正等待著大家濟助。

大家既有慈悲心,為什麼不能表現得更積極、更具體?也就是說:既然肯向眾餓鬼、眾孤魂伸出施食與超度的援手,何以不肯對孤寡貧病者表示濟助的誠心呢?相信事實絕非如此,只是沒有人提倡與領導而已。

佛教慈濟功德會一年多來所做的,全是扶助孤寡、救濟貧病的恤生工作。大家如果苦於無人提倡領導,自可以將這個任務委託給敝會,由敝會來提倡,由敝會來領導。只要大家基於慈悲,有恤生的誠心,肯慷慨解囊,隨時都可與功德會聯絡,敝會定當協助各人實行扶助孤寡、救濟貧病的心願。

農曆七月「普度」的季節,大家基於慈悲施食眾餓鬼、超度眾孤魂;而尤其重要的,實在是恤生,希望大家也能基於慈悲,盡量扶助孤寡,救濟貧病。

——《慈濟》月刊第22期1968年8月出版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