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報君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是王安石的名句。這句詩句所以令人激賞,全在「綠」字。因「綠」之一字,詩的意境全出,人的眼界始闊。
「綠」,可做為形容詞用,也可做為動詞用,但不論形容詞或動詞,都給人有欣欣向榮的感覺;有「春回大地報君知」的喜悅,有「枯木逢春迎新生」的感動。春風把經過嚴冬肆虐的死寂「江南岸」綠化了,帶活了,一片生機,綠意盎然,這就是這句詩的可貴之處,也是歷代詩評家欣賞的地方。
「春風又綠江南岸」必在冷冽的嚴冬之後,農曆新年就是冬去春臨的分界線。
中國人對農曆年的重視,數千年如一日,因為它是「冬」的終點,「春」的起點,所以習慣上我們都稱它為「春節」,也就是「春回大地」的季節。
時間流轉,四季推移,「春節」就是四季推移的起步,它代表著多重的意義:第一,它代表「絕處逢生」的欣喜,人們忍耐過寒冬的冰封之後,能夠再度沐浴於煦煦的春風裏,當然會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第二,它代表新的希望,「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今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往事不堪回首,何必苦苦眷戀,把握新生,人生才會更具內涵。
因此,在新的一年開始,除了向大家道聲恭賀新禧外,也希望大家時時保持「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喜悅與輕安。
證嚴法師在新委授證暨年終委員聯歡會中,再次強調新春三願:
一、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有充分的勇氣與毅力。
二、不祈求身體健康,只求智慧明敏,精神充足,愛心永具。
三、不希望減輕負擔,只求有更大的力量肩負更多的責任。
法師的這新春三願,總括起來說就是「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正是佛陀的悲心、菩薩的本願。
歡度了春節,家家戶戶「春滿乾坤福滿門」的春聯,朱紅猶新,這都代表著相互的祝福與期許。
其實,祝福是不夠的,必須要惜福,能惜福,必能少欲知足,福分自然無際無涯;期許是不夠的,必須要感恩,能感恩,則能嚴律己,寬待人,煩惱自然能除,無明自然能斷。所以惜福與感恩,關懷與奉獻,是永保春風滿面,歡喜自在的靈丹妙藥,我們就以此為新春的願望吧!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回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春已經在枝頭上了,不必躊躇,也無庸懷疑,把握現在,跟著法師的腳步昂首邁進,淨土人間就在眼前,又哪在乎嚴寒的冬天!
——《慈濟》月刊第303期1992年2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