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莫忘那些年那些事
  〔編序〕點點滴滴,信實有徵
  提倡佛化社會事業
  恤生比度死更重要
  智慧人生與人間淨土
  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施醫施藥即無畏施
  賑助衣索比亞饑荒
  佛教慈濟醫院的特色
  洗人心智「靜思語」
  春回大地報君知
  光風霽月的悲懷
  讓浴火鳳凰重生
  愛的人生功課
  觀身無我
  期盼生死兩相安
  永不起風暴的人性經濟
  跨世紀的希望工程
  愛灑人間植福田
  愛的防疫網
  安止的力量
  清平的心靈生活
  綠色生命力
  延續半世紀的希望工程
  愛的避風港
  改變世界的年輕力量
  翻轉貧窮的希望所在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莫忘那些年那些事
  愛的防疫網

震盪兩個月的SARS疫情終於趨緩,人們卸下了戴口罩、相互隔離的身心負擔,臺灣也從世界衛生組織的旅遊警示名單中除名。這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帶給我們許多刻骨銘心的反省。

今天的醫療儘管已發展出尖端科技,對微生物病菌的飄忽多變仍然束手無策,顯示貴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有渺小脆弱的一面,這的確是一大震撼。

在安和樂利的現代社會,人與人原本互惠共存,沒想到SARS在彼此間畫下鴻溝,自私、冷漠或出於自我防衛,但也嚴重扭曲了人性。一些病毒受害者的家庭不只天倫夢碎,也因受到排斥歧視而失業,生活陷入困境。疾病威脅之外還有人情的打擊,這是另一大震撼。

面臨這兩大震撼,SARS的醫療防疫網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求得一時的安全,因為這個網難免百密一疏,我們需要的是無形的愛心之網,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強力支持,給病患和被隔離者關懷協助,如此才能產生信心,共同努力度過這場新世紀的災難。

回顧疫情爆發以後,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一度顯示災情失控,不少醫護人員一個個犧牲,民眾陷入無盡的恐慌,奉少出門、少與人接觸為上策。然而,卻也有眾多的人們不畏病毒的威脅,志願到疫區服務,甚至送餐給被隔離的民眾。

我們要說,這小眾傳播傳送的撫慰與關愛,是更底層的防疫網,支撐防護措施趨於周延,人心趨於安定。

慈濟志工在這場防疫行動中,也發揮很大的力量。在疫情高峰階段,臺灣北、中、南、東區均分別成立協調中心,供應醫療單位口罩、面罩、隔離衣等必要物資,也持續供應醫護人員、病患、隔離民眾素餐達六萬四千餘份,總共動員的人次超過一萬四千人。

此外,深入社區的慈濟志工,也邀約地方鄉親一起虔誠祈禱,在一場場名為「愛灑人間」的聚會中,希望人們的悲心、柔軟心被喚起,膚慰苦難蒼生,在祥和的氣氛中,以共同的念力化解惡念結善緣,祈求娑婆世界展現溫暖光明。

在這近三千場的聚會中,我們充分感受到心連心眾生一體,這分共鳴是平日紛擾忙碌的生活中難得體會到的。同時間發起的齋戒,是藉淨化身口意,反省警惕眾生同源,我們應當學習謙卑,尊重其他生命,這對SARS的可能病因是濫殺野生動物尤具啟示性意義。

不論是物資的提供或精神上的安撫關懷,我們都在編織愛的防疫網,每個人都可加入,以不忍心為經、以感恩心為緯,這樣織就的網才能扎實連綿,維繫我們的生命慧命於不墜。

——《慈濟》月刊第439期2003年6月出版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