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玉里】醫承父志 為人著想
撰文.蔡瑞峰
從美國來到玉里行醫,我發現這裏的病人都很單純,
看到我的第一句話,每每不是說他有多不舒服,
而是愧疚地說:「真歹勢,來給你打擾了!」
從他們身上得到的回饋也特別多。
我會在這裏繼續堅持下去,做到不能動為止⋯⋯
受日本教育的父親,以祖母之名在臺南開設「平安牙科診所」,父親處處為病人著想的觀念一直影響著我,也因此選讀牙科。可惜等不到我當醫師,父親在我畢業那年就往生了。
一九八五年全家移民美國,一九九八年因母喪接觸到慈濟,之後常收看大愛電視聽聞上人說法,期待能貢獻己力。所以在二○○九年得知玉里慈濟醫院需要牙科醫師,與張玉麟院長一番懇談後,就排除萬難前來,將繼承父親志向的缺憾轉化為致力偏遠醫療。
這裏的病人都很單純,從他們身上得到的回饋也特別多。像有時急診需要牙科會診,病人看到我的第一句話,不是說他有多不舒服,而是愧疚地說:「真歹勢,來給你打擾了。」為了放鬆他們的心情,我會講些笑話舒緩情緒,然後再進行治療;很多病人在治療結束後還寫信來感謝,這樣的感覺真好。
不過,這邊的口腔疾病有個麻煩,因為許多病人習慣嚼檳榔,一張開嘴可見滿滿的檳榔渣,得先花一些時間幫他們清乾淨再治療。嚼檳榔成癮的人,牙齒已磨得像嘉南平原一樣平,有些人甚至已經看得出有口腔病變,我會提醒他們趕快去給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也叮嚀少吃一點檳榔,可惜很多人吃太久,很難戒了,但聽說可能罹癌又很緊張。另外,喝酒的人也不少,所以打麻藥的效果比較差。
由於菸、酒、檳榔很難戒除,所以我們從孩子開始衛教,平均一年去三、四所學校宣導;我會準備小禮物當作獎品,鼓勵認真學習的小朋友,希望能從小建立好觀念,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
此外,我看診的一個原則是不拒絕病人,只要願意來掛號,我就一定會看完,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跟診護士也會請病人放心,不用擔心看不到醫師。
記得有位住在富源蝴蝶谷附近的女士,看診後跟我說她是基督徒,「到現在才知道,慈濟用最好的方法,儘快幫病人把病治好,而不是想從病人身上賺錢。」她說我們對待病人的方式讓她很感動。聽完她的回饋,我也很感動。
也要特別謝謝太太,一句話不說就跟著我從美國來到玉里定居。雖然現在年紀漸漸大了,骨頭也不中用了,每週都得去找中醫治療痠痛,但我覺得痛得很快樂,因為對我來說,看到病人完成治療後笑著對我說一句:「謝謝,你好幽默、好親切!」我就很滿足了。
只要還能替病人解決牙齒問題,我就會在這邊繼續堅持下去,做到我不能動為止。
(攝影/楊舜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