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89期
2007-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印尼日惹慈濟希望工程啟用
  天涯共此情‧泰國
  人生練習題
  銀髮之愛
  銀髮之愛‧香港
  大愛節目新賞‧印尼
  慈院志工筆記
  人醫之愛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七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89期
  一念吉祥

一年容易又秋天,轉眼又逢中元時。華人傳統社會對鬼神的戒懼,在農曆七月的豐盛祭拜中表露無遺。然而,怎樣的祭拜方為得宜,不致造成對環境資源的耗損衝擊,卻是今日迫切需要正視解決的問題。

根據環保專家統計,光是台北縣,每年農曆七月燒掉的紙錢就多達兩千噸,相當於讓一片擁有兩千五百棵樹的森林付之一炬,為此耗費的金錢計有四億台幣。以此類推加總,則全台灣用於中元普渡的金紙量,恐達萬噸之多,更不用說造成有毒物質的空氣污染,如何威脅人們的健康了。

今年中元節前三週,颱風接連侵襲台灣,加上旺盛西南氣流,暴雨造成中南部水災,全台多處山區達土石流爆發的警戒,農漁林作物損失難以估計。我們所居住的自然環境嚴重受創,正是需要休養生息之時,人們如又焚燒紙錢,豈非再次戕害山林資源,又讓自己和他人的生存空間更形惡化?

民間習俗為歷史文化所造就,但並非不可變通,應考慮是否有益於人心、順應社會需求,才不致捨本逐末,只追求虛浮的形式,喪失傳統精神內涵。

證嚴上人指出,在佛教而言,七月其實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教孝月」。我們應以智慧破除對農曆七月的種種迷信,感念天地萬物為一體,用「疼惜大地、愛物愛人」的方式,為自己、為親人,乃至天下蒼生祈福造福。

上人強調,世間苦難偏多、國際災情頻傳,現實人間就有很多人沒飯吃、沒水喝,如果能夠幫他們脫離苦難和恐懼,才是真正的超度。「疑心生暗鬼,人真的要怕的,不是外面的鬼,而是內心的惡念。」上人表示,人生唯有以戒慎虔誠的心念,自利利他,才能真正趨吉避凶。

舉例來說,慈濟醫療志業的兩大重鎮,花蓮慈院及大林慈院,都在農曆七月落成啟用,至今日日發揮救人拔苦的弁遄F杏林春暖,今年分別舉辦的二十一周年及七周年慶,同樣聚集人潮,一系列的運動健身競賽活動,充滿舒活歡樂的氣氛。

又如慈濟志工持續進入中南部災區關懷,送進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沒有「諸事不宜」的種種罣礙,以「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的輕安自在態度幫助他人,更可證明心念可以轉變。

以佛心看人,人人皆佛;以鬼心看人,則人人皆鬼。七月中元,究竟是對外顧忌恐懼,還是內修敬虔吉祥,端在人們的一念之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