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 有感恩,就能愛
◆7。21《農六月‧初八》
【靜思小語】
說話太直,容易相互碰撞;聲色柔和,才能彼此包容。
延續人間長情
與慈濟淵源深厚的香港慈航淨院瑞融老法師,一週前圓寂,世壽九十七歲。早會時,上人感恩老法師遠在香港,二十多年來用心用愛護持慈濟,雖未曾謀面,然緣深情長。
因緣起於一九八四年,花蓮慈院籌建期間,老法師因閱讀《慈濟》月刊,認同慈濟佛法生活化、濟貧教富精神,大力贊助,成為慈濟榮譽董事。二十多年來,不論籌建花蓮慈院,或援建大陸福鼎醫院,老法師均號召香港信徒協助募款。
二○○二年,慈濟香港分會因屋舍傾斜,必須重新拆建,老法師大力促成已停止招生的「慈航幼稚園」園區捐贈予慈濟,成立「大圍聯絡處」。慈濟大圍聯絡處啟用時,瑞融老法師勉勵香港慈濟人一定要好好做,讓慈濟精神在香港發揮。
「老法師十九歲披剃,數十年來道心堅固、悲智雙運,道行堪為佛教界的人品典範!」上人讚仰;亦嘆彼此之間「一水之隔、緣慳一面」。
「他盼望著我能到香港去走一走,我期待他能來台灣看一看;但是他年歲已大不能過來,我不曾出國過……儘管彼此之間有很深的緣與情,卻不曾相見……」
「大自然法則,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唯將慈濟做好,以作為對老法師的回報!」上人有感而言。
疼惜身邊人
「人文,乃『人』品典範、『文』史流芳。」於泰國教育委員會會議中,上人指出,欲教育出人品典範,須「合心」方能成就。
「『合』字拆解,意指眾心一口。欲建立好口碑的學校,需要眾人合一心志。」上人致勉泰國慈濟人要有一分使命,使清邁慈濟學校成為一所教育出人品典範的「人文」學校。
「慈濟人要涵養寬大的心量,彼此善解包容、合心、和氣與互愛,才能協力推動教育人文。」上人深勉:「能去愛遠方無緣無故的苦難人,也要懂得愛護身旁的人。人與人之間有感恩心,彼此的愛就會油然而生。說話太直,會彼此碰撞;聲色柔和,才能彼此包容。」
「所謂護法,並非只有供養寺僧才算,也要供養天下苦難人。期待各位不分你我、用心推動,將慈濟精神落實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