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拓展愛的環境
◆7。7《農五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
多播撒愛的種子,讓好人增多、環境愈趨良善,能助有心改過者隔離惡緣,不再墮落。
以愛護衛善根
「古德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有的人是責人嚴而律己寬,如此與人相處就會很辛苦,因為他們總是看別人不順眼,心不喜悅、自驕自大,所以永遠孤獨。」
晨語時間上人勗勉大眾「寬人律己」,懂得管理自己,也懂得如何對待別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自我約束,待人寬一寸、不與人計較;無論別人如何待自己,都要守護當下一念心,與人結好因緣,如此才能增長福慧。」
有些人行為偏差,在聞法知理後心生悔意,但是周圍糾纏的業因未斷,又拉扯他向下沉淪。上人舉例有些吸毒者想要戒毒,但是未久又禁不住惡友鼓動而重蹈覆轍。
「他們善根微弱,雖想要改過走好路,卻因為周圍的陷阱誘惑而舉步艱難。所以我們要多多播撒愛的種子,讓好人多一點,以善的福護衛他們,隔離惡業。」上人勉勵慈濟人要努力擴展愛的大環境,引度更多人成為好人,讓這些有心改過者能在善的環境中脫離惡因惡緣,徹底戒除惡習。
「善惡拔河不易,善人的力量必須持續增加。愛的力量愈大,讓人人都能伸手救度有心改過者,如此社會上的善人不斷增多、環境愈趨良善,能助有心改過向善者不再墮落。」
穆斯林的震撼
前天上午慈大舉行大體老師啟用儀式,展開一連四天模擬手術教學。慈大姊妹校印尼大學,多位醫師與教授專程來台觀摩。
印尼人多信仰伊斯蘭教,穆斯林遵守「薄葬」、「土葬」和「速葬」的原則,往生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必須入土為安,所以從來沒有穆斯林捐贈過遺體;印尼醫學系解剖課程的遺體來源,皆為無名屍,也難以得到完整的大體進行學習。
一位印尼外科醫師分享,曾到新加坡觀摩解剖課程,那時的教學遺體來自澳洲,並不完整,味道也十分濃烈;此次來慈大觀摩,從啟用前的接待家屬到儀式過程中對大體老師的尊重,令人震撼,也感到慈大學生確實很幸福。
上人在早會時開示:「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感恩大體老師無私大捨、家屬的成就,也感恩指導老師,帶動學生尊重大體老師。各細節都考慮周詳,充分表達感恩、尊重、愛,令家屬安心。」
這次模擬手術教學的四位大體老師都是慈濟會員,上人讚歎他們生前就懂得把握生命使用權,為社會奉獻,且將自己身後做妥善安排,嘉惠醫學解剖教育,造福未來的生命。
「人對於世間萬物,包括自己的身體,都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要用什麼態度來使用生命、使用身體?有智慧的人,會好好運用父母所生的身體,盡做人的本分,為社會盡一分良知、良能;再有因緣,投入菩薩團體付出,更提高了生命的價值。」
大體老師遺愛人間,上人讚歎他們真正做到了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提高了生命的價值觀,使慧命永恆!
培養慈悲喜捨
「慈濟校風,就是人文典範的教育,必須穩固而鮮明。」上人與台南慈濟小學校長林淑瓊,及各處室主任談話,表示慈濟設校並非要與人競爭升學,而是要做出教育人文典範。
現今社會道德倫理式微,人心是非混淆,要堅持品德教育實困難重重。上人表示:「就是在這般混濁不清的時代,才需要一群有志之士來提升人的品行,為濁世注入清流。要說『幸福』,莫說『辛苦』!」
上人表示,教育是良心事業,要發揮慈愛、開闊的愛;把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都教育好,天下才能平安。
過去校園中高掛的「禮、義、廉、恥」四大字,如今安在?上人期許慈濟教育要讓孩子重拾禮義廉恥,就從建立「克己復禮」、「慈悲喜捨」著手。
「中、小學是根本教育,任重道遠;期待校長們有志一同,與老師們建立共識,提升教育品質。」台南慈濟中小學在緊湊的步調中籌備,師長們格外辛苦,上人以「一步八腳印」勉眾與時間賽跑。「不是以『多一個學校』來看待辦校,而是要以『為此地增注教育人文』的心態努力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