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的藍圖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人生是可以有理想的】
全球暖化,氣候極端,災難一波又一波。八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南半部,九月凱莎娜颱風又橫掃菲律賓呂宋島。兩邊的文化、地域或有不同,上人引領弟子救苦救難、教化民眾的步伐卻同樣堅定:「濟貧教富,不只是『給』,也要把受災民眾引導出來,讓他們同樣有機會植福。」
上人於十月十八日出門,歇腳的第一站是屏東,十九日下午便來到慈濟萬丹環保站。當天上午,萬丹鄉井仔頭社區施建明、後村村黃讚發在慈濟屏東分會分享,以前雖知道慈濟,卻感覺距離遙遠。八月八日一覺醒來,只見四周都是水,還以為台灣完蛋了。大家惶恐不安、飢疲交迫,慈濟人卻涉水送來了熱騰騰的餐點,緊接著致贈應急金。無力幫孩子註冊的家庭,也得到慈濟「安心就學」計畫的補助。村民們在感動之餘也想助人,發願將村落變成慈濟村,並已在村內設資源回收點。
二十九日,菲律賓慈濟人陪同馬利僅那市市長到關渡志業園區向上人感恩,說受災民眾原本面對垃圾充斥的家園,絕望到不想動彈;上人指示以工代賑,使成千上萬的民眾振作起來合力清掃,市區終於恢復了生機。蔡青山師兄報告,災後二十一天,馬蘭代里民眾在乾爽的馬路上遊行、歡呼、許多人並且表達了加入志工行列的心願。為了感恩上人,民眾集資製作了一面慈濟旗幟,簽上自己的姓名。
看到習慣悠閒的百姓,在慈濟人的帶動下勤奮工作,甚至決定不抽菸、不喝酒加入慈濟行列;上人的欣慰溢於言表:「人生是可以有理想的,人民是可以教育的!」
【一脈相承的呵護與疼惜】
此回隨師到南部,我發現許多師姊說起話來,竟然帶著原住民腔調;可見她們對山區下來的災民陪伴有多勤、用情有多深。
住院生產的,她們去探望;喜獲麟兒的,她們幫忙坐月子。有人想為孩子弄部小三輪車、有人的嬰兒習慣吃某個廠牌的奶粉;安置中心捐贈物資中沒有這些項目,慈濟委員就本著媽媽心,到處幫他們張羅。受災鄉親在山上打開家門就是海闊天空,如今沒了家園,也沒了工作,心情的鬱悶可想而知。慈濟人把他們當親人陪伴,讓一位鄉親可愛地表達了他的感恩:「我們好像脖子被綁起來,你們幫我們剪掉繩子了!」
災區桃源鄉一所國中、四所國小的學生集中在和春技術學院上課,朱妍綸師姊領著一群老師去輔導;舉凡繪畫、直笛、律動、國術、英語、氣功、瑜珈、紙黏土,什麼都能教。天真的孩子剛開始時還說:「你們怎麼這麼老啊?」可是到了後來,其他年輕義工被精力充沛、整天跳上跳下的他們打敗了,慈濟人依舊從早到晚,每個星期來四天。校長於是感歎:「還是老的管用,薑是老的辣啊!」
上人於十九日、二十四日分別來到屏東高樹鄉、台南玉井鄉,對照著建築圖觀看即將興建的大愛村環境。受災民眾聞風而來,孩子笑得燦爛,大人卻紅了眼眶。見到上人對他們殷殷垂詢、關懷打氣,就會明白,慈濟人對苦難人的呵護與疼惜,是一脈相承,其來有自啊!
【沒有坎坷,不是有價值的歷史】
十月二十一日下午,上人視察高雄縣杉林鄉大愛園區工地,步伐快得讓隨師眾幾乎要小跑步才跟得上。
上人用心良苦,請建築師在規畫園區時,要舒適與安全並計、環境與生態兼顧、文化與信仰皆尊;儘管如此,興建計畫卻因種種因素重重糾葛,無法大幅推展。幾個月來,師兄、師姊們一鄉一鄉地調查、一村一村的統計,參加過的協調會、說明會,多到數都數不清。
「要開路,枝枝節節難免。沒有坎坷,不是有價值的歷史。」上人說,我們「給」的方向不改變、決心不動搖,但要用智慧付出,不要因事相而偏入非理性的方向。此次受災民眾多來自山區,山已崩、家已毀,未來山林需要長期養息,讓鄉親們遠離危險地帶、在安全的地方永久安居樂業,是我們大家的使命。
「我們的國土有山、有河、有大地;山河大地平安,才是國土平安。這次是台灣原住民的大遷徙,我們要負起大時代的責任,不能做出以後會遺憾的事。」
上人對營建團隊與委員幹部的殷殷開示,讓我深深感覺到,他老人家真是本著慈悲胸懷,不畏於坎坷、不惑於枝節,遇事通通透透地就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狀況給予弟子指導。吾等弟子得此明師,夫復何求!
經過多少的變數、考驗,園區的動土典禮終於在十一月十五日,在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長、縣長與各方貴賓的親臨祝福下,隆重完成。預計在農曆年前,首批六百戶居民就可入住這片前有觀音溪、後有觀音山的美麗園地了。
【濟世的藍圖】
十月二十七日,上人來到清水靜思堂,全球第一尊立體的宇宙大覺者已完成;二十八日,上人於苗栗志業園區的樹林中說法。兩張畫面對照,正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人說,慈濟的宗教觀是開闊的,「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生活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把它做出來。四十三年來,他老人家無時無刻不在繪製著濟世的藍圖,也一步一腳印地帶領著全球慈濟人逐步實踐宏願。
「看啊,佛陀正在慈視著我們!」那天在清水靜思堂,上人的喜悅寫在臉上,說我們的佛像與一般的不同,是宇宙大覺者在星空中撫慰著地球。
「宇宙之間最美的就是地球,上面有大地、萬物、眾生。然而,地球上的人類愈來愈多,愈來愈喜歡享受,造成氣候極端、四大不調;如今的地球已禁不起傷害,更需要照顧。諸佛在人間,每位環保志工不也是在膚慰、疼惜地球!」
上人說,所謂「一善破千災」,不是一人一善,而是很多人的一善一善合起來,就可破千災。佛陀告訴我們「眾生共業」;眾生能共惡業,也能共善業。本來造禍,我們轉一下,變成造福;本來自掃門前雪,我們化成大愛,就能顧及普天下的安危。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眾生多苦難,所以世間多賢聖。人性都一樣,無人啟動,便會沈落,能散就散,能慢就慢;但是,一動起來,欲罷不能。在苦難中激勵出人的善良本性,在多災難時,就是要讓我們菩薩招生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