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6期
2009-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曾老師的真心話
  上布施
  出版書訊《生命的奇遇》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6期
  大愛為梁 智慧為牆 共築天下一家親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不論人間事如何複雜,只要心寬闊,就能包容天地、包容人間事。
一個人無法成就天下好事,要抱持單純心念,
你來幫我、我來幫你,你牽著我、我牽著你。
人人心寬念純,牽手相互接力,共成天下好事、共創人間真善美。


十一月十五日慈濟杉林大愛家園動土,這是歷史性的一刻;看到現場喜氣洋洋,氣氛祥和歡喜,我心中的感動與感恩難以形容。

從八月八日莫拉克風災至今,整整一百天了,回顧這段日子,有不捨、有感恩。

失去家園的鄉親,在安置中心的日子茫然沈重,不知道未來家在哪裏,度秒如日,令人不捨。感恩的是,災後慈濟發放兩萬六千多戶應急金、七十萬份熱食,並且深入災區清掃、走入安置中心膚慰鄉親,教育志工也進入學校進行安心輔導……一路陪伴受災鄉親走過創傷期。

從救災到重建之路,慈濟人難行能行,不斷奔波操勞,只希望早一天幫助鄉親安心安身。因為共同的大愛、共同的宏願,大家同心付出,克服種種挑戰與變化,終於讓大愛家園動土。

但願幾個月後,鄉親們就能在這個美好安穩的生態家園裏,重建幸福美滿的生活,以愛相伴迎向未來。

動土典禮上,布農族人用母語唱出「慈悲的心路」,正是這段時間我的心路歷程。

為了興建永久家園,過程中溝通的複雜、重重的難關,一波波湧來。如果心中少了一分慈悲,遭遇種種挑戰與變化,就會放棄;但面對這麼多苦難人,我們可以放棄嗎?不能!所以必須「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要用智慧堅持我們的慈悲理念。

要化解雜音,必須有耐性,所以要「在艱難中激發韌力、在繁瑣中學習耐心」。面對複雜,唯有變化心態去欣賞對方的優點,所以我要大家「在複雜中欣賞優點」。還要「在理想中追求進步」——既然決定要給受災鄉親世世代代永久安居的家園,就要重視安全、美觀以及生態;為了這分理想,在房屋造型與整個村的規畫上,必須不斷追求進步。我也鼓勵慈濟人「在人我中相互感恩」,雖然他人給予眾多磨難,但如果沒有人來磨,就不會發亮,所以要心存感恩。

儘管好事多磨,但多磨的好事能做出來,才是珍貴。正如《法華經》云:「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慈濟人悲憫世間苦,故心存大慈悲、穿上柔和忍辱衣,無畏艱難膚慰苦難。

《無量義經》讚歎菩薩德行:「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穩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當眾生有苦難、無所依託的時候,菩薩就給予救護、依止,讓其得到安穩樂處。

莫拉克災後,失去家園的鄉親,身心無依無靠,不知何去何從。慈濟人發揮人間菩薩的使命,即刻作「不請之師」、作「救處護處大依止處」,援助、膚慰、陪伴,沒有一刻停歇下來,想盡辦法讓他們身心可以安頓下來,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生活下去。

山河大地平安,居住在這一片大地上的人才能平安。我們期待大愛家園是個安全、環保、有傳統文化、能讓世世代代安居樂業的社區;所以建築師、結構技師們規畫時,特別用心降低對土地、樹林的破壞,處處體現尊重住戶與大地的態度。

感恩建築團隊們的發心與耐心,他們有很好的作品但是沒有執著,任憑我一再修改與提議,仍然放下身段、把心掏空容納建議。因為大家的心都是同一個方向——付出智慧大愛,要為受災鄉親打造最好的新家園。

同樣生在天蓋之下、地載之上,都是一家人,何必血肉親?要拉長情、還要擴大愛。有大愛,就是慈悲;有智慧,做事才能圓融。希望人人以大愛為梁、智慧為牆,建築天下一家親。

藥師琉璃大願行——
無論貧富,
生命同等尊貴,
開闊悲心,起大願大行,
守護生命守護愛。

全球天災頻繁,警惕人們要覺悟省思:有沒有真正用心體會大自然的教示?不要災難來時驚慌一下,過去後依然故我;不覺不悟,那就白來人生一遭。

天災人禍不斷,主因在人心不調和。慈濟四十三年來,每月必誦《藥師經》,這是對治現代人心病的最好良藥。

民國五十五年慈濟功德會成立,在長期濟貧中,我觀察到「貧」與「病」之間的惡性循環,為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拖垮一家經濟,在功德會成立六年後開始舉辦義診。然而花東地區醫療資源有限,遇到急重症必須外送,往往因為時效不及或經濟因素,發生憾事。

我認為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分貧富貴賤,應該同等受到尊重;不忍看到花東地區窮困人家尋醫無門、受盡苦難,決定把悲心再開闊——希望在東部蓋一所醫療品質高的醫院。

當年我沒錢也沒有人力,蓋醫院談何容易!但是《地藏經》裏地藏菩薩的大願力,啟發我「有願就有力」。為了讓大家知道「花蓮需要一家醫院」,呼籲大家參與建院,我每個月專程到台北三天,除了網羅人才,也藉由宣講《藥師經》因緣,廣招來眾。

民國七十四年春天,李清波居士提供台北市吉林路的一處空間,作為建院籌備處及慈濟台北聯絡處,我就在那裏講《藥師經》;愈講對建院愈有信心——藥師佛的世界在東方,花蓮也位在台灣東方,是日出先照到的地方;《藥師經》強調尊重生命,慈濟要在東部蓋醫院,也是為了尊重生命。

因為宣講《藥師經》,度化了不少人發心,大家用心、用愛付出,發揮了「一眼觀時、千眼同觀」的大力量;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基礎,也因此鞏固。

有愛的普照,天下就光明;啟開了愛心,無處不溫暖。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是苦難眾生依靠的慈母;慈濟人如觀世音菩薩的眼睛、觀世音菩薩的手,千手千眼膚慰天下苦難人。

誠正悲智滌五惡——
誠正悲智,如淨水寶珠,
能化惡水為清流,
滋潤自己且兼利他人。

大地沒有水,五穀雜糧無法生長、人類也無法生存。人心也要有淨水,才能調和天地、免除災難。

「貪、瞋、癡、慢、疑」是人心五毒,如濁惡水,會造成山崩、土石流,威脅人命。「法」譬如水,引正法入心,才能洗淨污濁,化惡水為清流。心地清淨,就不會破壞世間,萬物自然平安富饒。

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心念要誠正悲智,如淨水寶珠,隨時濾除貪、瞋、癡、慢、疑,不使滋生。心中有清泉,不只滋潤自己,且能兼利他人。

有人曾經紙醉金迷,顛倒大半生;走入慈濟後轉迷為悟,改變習氣、付出助人,造業的手轉為造福,人生也轉業力為福力。期待人人善念虔誠,共善業不要共惡業,同心、同志願、同做好事,人間菩薩多,拯救苦難的力量就大了。

生命長短無法預知,只能把握活著的時刻,盡心盡力寫好這一生的劇本、發揮身體大用。

台北慈濟志工徐源保日前發生意外,醫護人員緊急搶救仍無法挽回生命,家人依照他的願望,為他捐獻器官;移植的器官在許多人身上繼續發揮功能。

他生前為人群、為地球無私付出,走在菩提大道上,心向正念;即使生命終了還捐獻器官。如此身體大利用、生死皆自在,真正是生命勇者,且慧命永續。

心無貪戀,就是最富有的人生。物資的享受要減到最低,克勤、克儉、克難,安穩知足過日子;甚至對生命也不貪戀,世緣盡了不強求,意無顛倒自在而去。如此人生,真正有價值。

期待人人好好把握每一天的時間,書寫生命歷史,成就永恆慧命。

不論人間事多麼複雜,只要心寬闊,就能包容天地、包容人間事。

要學習天一般的開闊心胸——地有多大,天就有多寬多闊。心要放寬、放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除了心寬,還要念純,念純才有感恩心。人間好事不是一個人能成就的,需要無數人一起來成就,所以要抱持單純心念,你來幫我、我來幫你,你牽著我、我牽著你;大家手牽著手,相互接力,共同成就天下好事。

期待人人自我訓練:心要寬,能包容人間事;念要純,才能有感恩心。心寬念純成就真善美。

無限感恩與祝福——祝福人人平安,感恩每一個能付出的人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