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另一個伸展台 張忠銘找到有意義的生活
◎撰文‧鄭美賢、邱淑絹 相片提供‧張忠銘
「你不要只會讀書,不會玩,這樣生活很沒意義!」
國中就讀資優班的他,
受友人這句話刺激,
考上高中後開始沈淪在「有意義」的生活……
「得知我要到花蓮捐髓,親友們高興得像在辦喜事……」看著手中與家人合影的相片,張忠銘說:「能夠見證另一個生命重生,大家都很歡喜。」
今年四十一歲的張忠銘,是台中豐原地區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二○○四年配對成功時,他已加入慈濟四年,能夠順利捐髓,心中滿盈歡喜與感恩。
自小生長在幸福家庭的他,是家人、親友及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一生際遇看似平順。
然而,高挑出眾的他,卻曾因學生時代的一段小插曲,差點毀了一生;也因為一條領帶的因緣,扭轉後半輩子的人生……
少年聽雨歌樓上
國中時,張忠銘就讀資優班,功課壓力大,日子過得沈悶。正值叛逆期,朋友刺激他:「你不要只會讀書、不會玩,這樣生活很沒意義!」
考上高中後,他決定要過「有意義」的生活——放學後呼朋引伴瘋狂玩樂,上舞廳跳舞、酒吧飲酒;抽菸、打牌、飆車樣樣來,時常徹夜狂歡到天亮。
高中畢業補習一年,重考上了台北的專科學校;離鄉背井來到繁華都市,更是如魚得水,有空就打牌、逛街,追逐最新流行服飾,學調酒,辦郊遊聯誼……放假時很少回家,只有零用錢不夠花時,才打電話回家要;再不夠用就「另闢財源」——身高一百八十三公分的他,當起了業餘服裝模特兒,並到電視台客串臨時演員。「有多少錢就花多少,每個月賺來的錢全部花光光。」
一九九一年,專科最後一學期期中考前夕,張忠銘騎機車外出買便當,發生一場幾乎致命的車禍;嚴重腦挫傷,讓他整整昏迷二十餘天。親朋好友都認為搶救不回來了,但在家人無微不至的陪伴照料下,兩個月後他出了院,回到學校完成畢業考。
出院後,張忠銘變得很健忘,記不得同學名字,日常瑣事更是隨說隨忘;劇烈的頭痛終日糾纏,讓他很受挫。「只要頭痛一來,就很想罵人,怨恨肇事者,造了許多口業。」
畢業後,張忠銘投入貿易工作。一九九六年,工作疲累的他在上班時昏倒,被同事緊急送往醫院;隔天出院回家,打開電視看到證嚴上人開示,畫面上提到國際賑災訊息……聽聞句句貫耳的沈重悲心,張忠銘感動莫名,旋即拾起紙筆,快速抄下捐款帳號,與慈濟的因緣就此結下。
一日,他得知慈濟正在號召骨髓捐贈,特地到驗血活動現場留下十西西血樣,成為志願捐髓者一員。但其實他對骨髓捐贈並不了解,「我以為抽點血就可以救人,志工的講解並沒有認真聽進去……」
然而,他也靜下心來思索:「五年前那場車禍沒有奪走我的性命,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等著我去做?」
一條領帶的因緣
經過一段時間考量,張忠銘毅然斷絕從國中時養成的吸菸與喝酒習慣,發願吃素並開始行動。唯有一件事不曾放棄,那就是收集「領帶」的嗜好。
源於經商貿易關係,常與北朝鮮有生意往來。二○○一年幾位北朝鮮藝術家到花蓮靜思堂進行「佛陀灑淨圖」馬賽克拼裝;客戶託藝術家轉交文件給張忠銘,相約在慈濟台中分會。
眼尖的他,立即被師兄們脖子上的領帶吸引住目光。他逢人便問:「這條領帶這麼好看,要去哪裏買?」得知需受證為慈誠隊員才能配戴,他當下報名培訓。
一條領帶,換來了兩年培訓課程。在志工的帶領下,他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而培訓課程也讓他更了解慈濟,因而愛上這個團體,什麼都願意學。
他陸續承擔起培訓幹事、小隊副小隊長、人事幹事等職務,人生豁然開朗,「原來生命可以過得如此『有意義』!」
一次,張忠銘承擔青少班隊輔爸爸的因緣,受邀加入骨髓捐贈關懷小組,這才了解,當年自己參與驗血後,還須經配對成功、健檢等流程,才能順利捐髓。
二○○四年,他配對成功,深知捐髓救人無損己身,但因曾經出過車禍,媽媽很擔心;因此健康檢查時他請醫師特別評估,終於順利捐髓。
捐髓後,左右鄰居紛紛跟張媽媽說:「你們家阿銘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他的氣色變好,眼睛也炯炯有神,讓張媽媽放下了心,轉而主動向親友勸說「捐髓很好!」
捐髓經歷,讓張忠銘宣導骨髓捐贈時更有說服力;只是勸捐過程,難免也會有遺憾。
張忠銘曾經聯絡一位配對成功者,好不容易找到他家,發現他竟已因血癌而往生。當初有心救人,自己卻因血癌往生,這令張忠銘很震撼。「所以我總在驗血活動上提醒有心加入者,為了恆持這分善念,要疼惜自己,好好照顧身體。」
走過荒唐度迷茫
未進慈濟前,張忠銘常覺得玩的時間不夠;進慈濟後,才明白時間真的不夠用。
每天,他凌晨四點半起床禮佛做早課,聆聽「靜思晨語」,而後參與志工早會;晚上行程亦排得滿滿,「星期一到靜思堂值班,星期二讀書會,星期三組隊共修,星期四參加合唱團,星期五做環保或愛灑……」
體認到自己曾經荒唐,他發願要引度生活迷茫的人。遇到喝酒打老婆、吸毒的更生人、眼盲失志者,志工常請他去關懷。「有一個事業發達的生意人,常對父母動粗。我深入了解發現,他其實是罹患精神疾病……」
張忠銘不僅利用共修時,邀請分享者至社區演講,也將大愛台報導過的志工故事錄成光碟,與有類似經歷的人結緣。「上人說『有心就不難』。淨化人心不是我個人力量可以做到,身邊有許多善知識都是我們的老師,要集合大家的力量,借力使力。」
說起慈濟人、慈濟事,張忠銘精神飽滿;鎮日忙碌,也讓他忘了頭疼。「以前頭痛起來就要趕快吃藥,不時還會暈倒,現在都不痛了!」他在慈濟世界中找到人生新方向,也不再怨恨當年撞傷他的人,「我很感恩他,讓我認識慈濟。」
自身明顯的轉變,看在奶奶與雙親眼裏,是歡喜也更是欣慰。影響之下,信奉基督的奶奶成為會員、爸爸受證慈誠、媽媽目前是環保志工,家人間有共通話題,感情愈來愈融洽。
過去恣意揮霍,如今他知足且善用金錢。朋友們問:「為何把持得住,說不買就不買?」張忠銘強調:「那不過是一念心而已。」
一念心,驅使張忠銘思考一分一毫得來不易,讓每分錢發揮最大的作用。
「我經常思考上人為何常說『來不及』?」他用心聆聽證嚴上人每天的開示,且立即實行。為了節能減碳,他改騎腳踏車或搭大眾交通工具,要去台中分會開會,就邀集眾人搭火車、轉公車;不燒紙錢、不用洗碗精、在生活中落實惜水……並邀親友一同貫徹響應。
「上人輕輕地說,我們就要自己去悟,去想生活周遭有何可做的,」他笑笑說:「那是為了自己,為了地球,也為我們的下一代。」
●
從十三年前無意間聆聽上人開示的那刻起,上人那分悲心即烙印心頭,撼動的漣漪,一直拓展至今,「原來讓時間不空過,才算是有意義的生活,以前的那些,不過都是空泛的、虛華的度日罷了……」
行在慈濟菩薩道,環視所見,無不都是苦的世界。在雙親首肯下,今年初張忠銘如願加入靜思精舍「清修士」見習。
「行萬里路,要有三里悟。經典是要去行的,不是只用唸的。」張忠銘用心每個付出的當下,更將心鏡擦亮,時時反觀自照。「慈濟讓我戒掉不良習性,讓我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今生我不後悔,更期盼來生繼續不後悔,生生世世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