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6期
2009-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曾老師的真心話
  上布施
  出版書訊《生命的奇遇》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6期
  上一堂生死課

◎撰文‧明含

我已上過癌症「先修班」,取得跟病人溝通的密碼了。
我要把「癌細胞」變成「愛細胞」,將活細胞變成佛細胞,
幫助病友走過生命幽谷。


兩年多前一場乳癌,讓我失去乳房——這個女人最在意的性徵。

想起來有些諷刺。不只一次,我跟別人抱怨:「下輩子我要當男人,當女人太命苦了!」

可不是,傳統的「好女人」天生矮男人一等,要承擔大部分的家事,還有應付不完的婆媳問題;卻不能有比男人耀眼的表現,否則就會被譏為「男人婆」、「女強人」,背負起家庭失和的絕大責任。

更麻煩的是,女人還得承受懷孕生子的劇痛、承擔教養子女的責任,就算終生不婚,也得忍受數十年,多達一、兩千個日子的月事來潮,大大影響生活起居。也難怪有人說:「女人比男人少修五百世。」

所以,當年我在觀看靜思手語舞台劇「藥師如來十二願」時,便當場含淚許下了「轉女成男願」。

沒想到幾年後,我居然不須投胎轉世,就提前實現了「轉女成男願」。然而,過程卻是如此的痛苦與驚懼!

「我會讓你慢慢變成『男人』!」當醫師故作輕鬆地告訴我,我得了乳癌,開刀切除整個乳房之後,還要服用五年的抗賀爾蒙藥物,讓我提前停經時;這樣的對話與場景,像極了黑色喜劇電影。然而真實世界的我,卻因驚懼不斷落淚。

手術前一晚,拉下病床布幔,含淚裸胸與先生、兒女合照,讓乳房告別這一生碰觸過它的三個至親。

切除左側乳房的我,胸骨少了肌肉的包覆,生命從此有了一個大缺憾,讓我反覆陷在失去「骨肉至親」的痛苦,不時感到若有所失,就像遺失了畢生最重要的珍寶般。

直到兩年後,我到台北慈濟醫院當志工,被分派到位於十七樓的病理科,上天送給我一個大驚喜!

癌細胞成愛細胞

那一天,我在研究室裏,一整天對著電腦螢幕處理問卷,眼睛疲累不堪;不時藉口要喝水、上廁所,四處走動,眺望遠方,活動筋骨。心裏卻納悶坐在研究室裏的人,為何一整天對著顯微鏡都不累?

突然瞥見桌上赫然出現好幾包用塑膠袋包裝的大肉塊,紅澄澄、血淋淋的外觀,像極了肉攤上剛切開的溫體豬肉;但換到病理研究室這個場景陳列,竟是令人作噁的人肉屠宰場!

忍不住怯怯地好奇詢問,兩年來讓我哭了那麼多次的那塊肉,究竟如何被處理了?

看出我對乳房的不捨,一整天對著顯微鏡的余忠泰主任,暫且放下工作,調出我開刀後的所有檢體,耐心地告訴我處理流程——它們被依部位,分裝在十七個像火柴盒般的小盒裏,用蠟妥善封存。

當我看到它們時,真的有一股骨肉重逢的激動,淚水隱隱在眼眶裏打滾!

才知我如此珍視的這個乳房,在病理科將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製作成病理切片檢查後,剩餘部分就被混入其他手術切除物中,交給專業清理公司當成醫療廢棄物送進焚化爐。

儘管心痛不已,但是又何奈?誰叫我當年發下「轉女成男願」!更驚覺起心動念、發心立願豈能不慎?一句戲言種因果啊!

正當我失望之際,余主任又告訴我:「至於腫瘤部分,則用蠟封存起來保管了!」

用蠟封存起來「保管」?我不解。

「我們期待幾十年後醫學進步,也許能在封存起來的檢體中,找到DNA排列的新組合或腫瘤基因,讓每個患者找到活命的新希望。」

「請問保存的期限是多久?」

「沒有期限!」

當我聽到這個答案時,淚水當場決堤!一邊忙著掏衛生紙擦眼淚,掩飾我的失態;一邊卻急著將雙手合十,虔誠感恩醫護人員留給所有病友一線希望!

原來,在我自以為被全世界遺棄孤立時,竟有一群醫檢師,每天埋首在病理研究室的顯微鏡裏,分秒不懈怠地為病患尋找生機。生人卻步的人肉屠宰場,霎時竟變成一個神殿!

我慶幸自己的癌細胞能有這個殊勝的因緣,變成愛細胞,被封存在這個聖地,等待電影「侏儸紀公園」一般的奇蹟,為癌症病友提供一線生機!

因緣,真是不可思議,當志工不僅讓我找回了失落的至愛,還找到了活命的新希望,這真是一段生命的奇遇啊!


罹癌是業報嗎?
◎撰文‧釋德寅

罹癌簡直像結交新朋友一樣,
說發生就發生了。生病真的是業報嗎?


癌症,說得含蓄一點是惡性「腫瘤」,聽起來果然不那麼嚇人了是吧?

但是有醫學研究者直言:「現代人,每個人都在排隊等著得癌症。」確實,此話不假!看看我們四周,罹患癌症或許比中獎還容易。

又如一般人總以為出家人清修苦行,道行高、作孽少,應該能避免「惡有惡報」的疾病上身。事實上,出家人一樣會得癌症,也一樣因癌危及生命。

罹癌簡直像結交新朋友一樣,說發生就發生了,這是怎麼一回事?而生病真的是業報嗎?

以佛家觀點來看,什麼都是業報,遇到好事是業報,遇到壞事也是業報;有因就有果,這個果就是業報。

業報不一定都是壞的,也不一定都是好的,當然也有不好不壞的。因此,業報只是一個觀點、一個結果,並不是判刑定罪,更不能容許任何人以善意之名、藉此來傷害別人。

生病的人已經夠苦了,需要的是支持與關愛,不是理性的病因剖析——「生病,那是你自己的業報!」這種行為,就像看到有人溺水,不想辦法去救,卻扠著手站在岸上對溺水的人說:「誰叫你不早學會游泳!」說這種話的人完全不懂得將心比心。

假使你剛好是生病的那個人,這種話就不必聽了,以免加重自己的心靈「業報」——因為別人的話,以致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那麼,當我們依照號碼,「輪到」罹患癌症時,究竟要如何面對?身心如何安頓?我覺得,參考「前輩」過來人的話,是實際也較容易的做法。因為面臨生命的大考題,浪費精神體力和不懂的人一起瞎闖,是開玩笑;身心隨著四面八方而來的意見翻湧起伏,更是傷身又傷神。

明含師姊因為自己走過,知道生病的甘苦,所以發願要以自身經驗,幫助同樣受苦的人。閱讀明含師姊的文字,除了作家特質——條理清晰、文筆流暢,織綴在字裏行間的,更是一顆真誠分享的心,以及一股堅強的生命勇氣。

震驚、疑惑、憤怒,尋找、解謎、重生。重生不僅是指身體狀況穩定下來,更是心靈的洗滌與提昇。明含師姊在治療上與醫師配合,飲食、生活上作調整,心理上也與宗教、心靈導師對話,跌跌撞撞、哭哭笑笑,終於也找到了平衡點。這一切她都不吝分享,書中點點滴滴都是她「成長」的痕跡。

身為編輯,我認為這是一本有內容、好讀的、對人有用的,值得出版的好書。身為讀者,雖然我的身體還沒輪到得癌症,但是心靈癌症——生活中的煩惱障礙,則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