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6期
2009-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曾老師的真心話
  上布施
  出版書訊《生命的奇遇》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6期
  十九日 造人間大福

 

◆10‧19《農九月‧初二》

【靜思小語】人間大福,從人人微小的福力凝聚。

心浮,苦海沈浮

與屏東四合一幹部座談,上人感恩大家在莫拉克風災後的用心付出,從中看到人人慧命的成長、力量的凝聚;亦勉眾從災變中覺悟,發心立願行菩薩道、成就更多人間菩薩。

人生隨時間輪轉,不知不覺經歷老、病、死之自然過程。上人說,一般人談病色變,對於死亡更感驚懼;然而與其惶恐害怕,不如照顧好尚可運用的生命,把握當下為人群付出。

「造福人群,是為自己種好因、結好緣,終究是自己獲益,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回向』;只要真正投入去做,所做皆會回向自己。」

受莫拉克風災重創的高雄、屏東山區,自然環境優美,卻因人類長年累月開發、破壞,山體結構受損、水保功能喪失,難堪風雨而崩垮。山林大地遍體鱗傷,加速由「壞」至「空」,實為眾生共業;上人籲請大家挺身而出,做造福人間的菩薩。

「社會難以祥和平安,並非沒有發心的人,而是發心之後無法常住。凡夫心起落反覆,發心容易恆心難——一時熱忱,『生』起一念善,欲行菩薩道;然此一發心卻難以長久穩『住』,隨著外境迅即變『異』、消『滅』,遂於苦難中沈浮難脫。」

上人勉眾照顧好心念,篤定行菩薩道,才能確實造福人間。

牽手,盡心協力

「『人』字由一撇一捺相依組成,必須與人合心,才能凝合力量,發揮良能。反之,人數再多,彼此不能相依相合,就難以發揮力量。」

經歷莫拉克風災,上人期勉人與人之間彼此磨合,心力要緊密相合。「不只是手牽手,還要盡心力——人人用虔誠的心,盡心、協力。人多、力大而造福人間,即有大福。」

除了在付出中鍛鍊體魄,上人叮嚀大家更要「藉事練心、藉境修心」,接引更多人將自私自利的心態,轉為利益大眾的無私大愛。

「能夠時時虔誠造福,悲智雙運,就是菩薩。」在苦難偏多的時代,上人勉眾發心立願當現代的菩薩;自我精進,且能與人合心。

「人人合心、和氣,才能有大力量,為人群謀得大福利。社會上人人克勤、克儉、克難生活,造福者多、造業者少,自然能減輕污染、破壞,緩和極端氣候。」

滴水,匯成溪河

「災難何時現前任何人都無法預料;但是災難的形成,卻緣於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的造作累積。」上人於屏東慈濟人聯誼會上開示,眾生共業,不只是共惡業,也可以帶動大眾造福。

「人間大福,要從微小的福力凝聚。」上人舉說菲律賓慈濟人走入天堂村、夢鄉村等貧苦村落,不只幫助其生活,也引導他們戒除抽菸、喝酒習氣,將省下的錢用來助人。

「有形的物資給予畢竟有限,將人人心靈最深處清淨無染的愛啟發出來,就是取之不盡的智慧泉源。」

上人強調,鼓勵貧苦人日存點滴助人,是要引導他們在心田裏植福;匯合人人微末的力量,也能從滴水集成一甕水,甚至合為溪、河之水,流入大海,永不乾涸。

「心能造作一切。心念偏差造作惡業,將偏差的心念導正,就能造福人群。若社會上人人都能造福、人人都是有福人,自然能使災難減輕。」

感於慈濟人在莫拉克災後的付出,屏東萬丹鄉後村村及井仔頭社區,發願要成為「慈濟村」,讓全村都是慈濟人。上人給予祝福:「造福人群,自己生命的價值觀也能提升;去除惡習,走好路、做好事,就能日日歡喜而平安!」

消災,一人一善

抵達萬丹環保站,上人鼓勵大家收看大愛電視、參與讀書會聞法解理。「除了自己發心行善,也要啟發周遭親友的善念;日日推動人人一善,就能讓社區更加平安。」

莫拉克災後,旗山慈濟人很「幸福」,上人來此慰勉大家的辛勞,也期許將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落實於人與人之間;在這一波「幸福」付出中,創造世紀歷史——幫助居住危險地的居民完成遷徙,再展新生活。

「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慈濟人的人生宗旨,就是行善,開展心胸、付出大愛,不會因為信仰不同而對人起排斥之心;感恩、尊重、愛,就是慈濟的人文。」

上人教示,所謂「一善破千災」,不能只憑一個人、少數人發心行善;而是要帶動起每一個人的善心善念。集人人之善,才能真正破除災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