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足跡 在馬利僅那】
2009
9‧26
凱莎娜颱風侵襲菲律賓呂宋島,慈濟菲律賓分會翌日起展開急難救助,致贈受災民眾熱食、大米、毛毯生活物資與慰問金,舉辦義診,並啟動「以工代賑」,邀請受災民眾清掃家園,二十一天共動員八萬四千八百三十人次,並支援山貓、卡車等重型機械協助政府清運垃圾;十月二十日於馬利僅那市囊卡里舉辦四場祝福會圓緣,同時致贈馬利僅那市政府三十六萬顆治療鉤端螺旋體藥物。
10‧29
馬利僅那市市長費蘭洛(Marides C. Fernando)、副市長、眾議員等一行人來臺拜會證嚴上人,致贈市鑰表達感恩。
11‧21
首批馬利僅那志工研習會在馬尼拉靜思堂舉行,共有四百多人參與,均為「以工代賑」小組長;研習會持續舉辦,翌年二月開始有本土志工報名慈濟委員培訓。
12‧27
慈濟菲律賓分會在馬利僅那市體育場舉辦祈福暨歲末感恩會,兩萬五千多人參與,各宗教人士齊心祈禱。
2010
2‧14
在囊卡里、馬蘭代里設立環保站,開始帶動馬利僅那巿的本土志工做環保。
4‧6
實施「以工代賑做環保」計畫,接受囊卡里、馬蘭代里失業民眾報名,在環保站、慈濟據點的建築物維修工程中,學習土木、水電、油漆等一技之長,並投入二手物資回收、資源分類等工作。
5‧29
慈濟菲律賓分會在每年例行的中小學生清寒助學金增列名額,提供馬利僅那市學子申請,補助學費或生活津貼、交通費、制服費等,並致贈書包等學用品。
7‧6
10‧29
實施「謀生職訓計畫」,陸續開辦牙科助理職訓班與縫紉班,結業後可至牙科診所與成衣廠上班,改善家庭經濟。
9‧26
風災屆滿周年,馬利僅那巿慈濟環保教育站啟用,位在馬利僅那巿幸運里(Barangay Fortune)設有佛堂、牙科門診室、環保站、菜園等。園區土地近三千坪由菲律賓華人企業家陳永栽捐贈。
11‧17
馬利僅那巿市議會通過與慈濟簽署環保協議,慈濟將協助市府將環保觀念廣泛落實於社區與校園。市長德古茲曼(Del de Guzman)率市府團隊於十一月二十一日來臺致贈簽署書。
12‧27
擴大實施以工代賑做環保,開放全市失業或貧困居民參與;回收物出售所得作為慈濟人道救援使用。
2011
1‧26
慈濟基金會連續第二年榮獲菲律賓社會福利署(Department of Social Welfare and Development)頒發「國家特殊貢獻獎」,社會福利署副署長維爾馬卡布雷拉(Vilma Cabrera)說明:「慈濟基金會致力於協助我們擺脫貧窮政策,尤其是在馬利僅那市成果卓越。慈濟是我們在促進人民生計方面重要的伙伴,帶給其合作伙伴和馬利僅那更多的機會。」
2‧23
菲律賓國會通過「感謝並表揚慈濟基金會對菲律賓無價的服務和援助議案」,當天頒發正式書面資料;提案的馬利僅那市眾議員金波(Cong. Romero Federico Quimbo)表示:「慈濟不只是幫助災後的重建,還有推動環保,更重要的是讓人民改變他們的生活,戒除抽菸、喝酒、賭博等惡習。期待透過國會表揚,讓大家知道有慈濟這樣的典範,是他們可以去學習的。」
10‧29
7‧3
慈濟於馬利僅那市體育館舉辦一萬三千戶白米發放,當地志工逾兩千人投入服務;九月十日再致贈杜瑪那里兩千四百八十戶家庭白米。
7‧12
基於馬利僅那實施的良好經驗,「以工代賑做環保」計畫擴及在慈濟菲律賓分會所在地的計順市,包括到學校宣導環保理念、社區設置環保定點、民眾以工代賑做環保。
9‧16
「以工代賑做環保」計畫拓展至馬尼拉鄰近的黎剎省(Rizal),雙方簽署環保協議,將於該省各級機構、社區及學校推動環保。
12‧8
馬利僅那巿十五周年慶表揚大會,慈濟菲律賓分會獲頒「傑出非政府組織獎」,表彰慈濟自凱莎娜風災後持續關懷當地居民。
2012
1‧24
環保志工奔走黎剎省聖馬刁鎮的十二個里宣導,一週內設下七十個環保點。
目前慈濟菲律賓分會有環保教育站兩處(志業園區、馬利僅那巿)、環保據點三百餘處;在馬利僅那巿十六里、黎剎省聖馬刁鎮十二里、計順巿與馬尼拉巿九里,共三十七里推展社區環保,投入「以工代賑」超過六萬人次,每人每日薪資兩百五十披索。
5‧9
馬利僅那市幸運里的阿蘇塞納街(Azucena St.),通過市議會核准改名為「慈濟街(Tzu Chi St.)」,五月十三日掛上街牌。提案的市議員貝納迪諾(Serafin Bernardino)表示,風災後兩年多來,慈濟透過以工代賑提供生計及提升市民的環保意識,並以安心就學方案幫助青少年完成學業,「這分善心與友好,將永遠烙印在馬利僅那市民的心中。」
10‧29
5‧13
慈濟在馬利僅那體育館舉辦「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慶祝活動,約一萬五千人參與;市長德古茲曼宣布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日為馬利僅那市「慈濟日」;當天並致贈白米給九千八百三十戶貧困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