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7期
2012-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志為護理
  上布施
  助人線上
  人生練習題
  蔬國人物誌
  大地園丁‧臺南
  大懺悔
  同個屋簷下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蔬國人物誌‧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一二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7期
  三十至三十一日 「捨己」大願力

 

◆5‧30~31《農閏四月‧初十至十一》

【靜思小語】心無罣礙,正念不迷;悲智雙運,造福人間。

心輕安,無罣礙
 
臺北三峽志工返回精舍尋根,上人感恩大家在精舍主堂工程期間,協助木作磨光及上漆等工作。「聽說有很多人磨破皮,卻還是做得很歡喜。歡迎大家經常返回法脈本源之家,跟隨常住作息、早晚課誦、工作勞動,如同『短期出家』。」

「短期出家」不只是體驗常住生活,上人更希望人人提升道心、虔誠聆法,了解佛法的微妙道理,啟發含藏於心的真如本性。「許多人接觸慈濟時已過半百,時間有限,所以要把握當下,對佛法起大信力,確立人生方向、增長慧命。」

上人感恩大家跟隨師父,提起智慧破除迷信,在身體健康時,接受正法不迷失,心心念念力行菩薩道、造福人間,將生命運用得淋漓盡致;往生後更捐出遺體奉獻醫學,心靈輕安自在,毫無罣礙,實是福慧具足、悲智雙運。

「慈濟人心安意定,坦然面對生死,不因世俗迷信而受影響、起煩惱。」上人提及金門李國銘師兄,去年因病住院治療期間,即使已知病情不樂觀,仍把握還能走動的時間做志工,騎獨輪車、吹口琴娛樂病患,邀請大家收看大愛臺節目。

「他知道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大自然法則,甘願接受,隨緣來去。臨終前叮嚀太太趕快回金門做環保;家人也以祝福、寧靜的心護送其大體回花蓮。」

在臺中也有一位年長的環保志工,平時身體康健,生病就醫時已近生命末端。她囑託臺中慈濟醫院醫療志工,在其往生後代為安慰子孫莫難過,只要平靜為之念佛;若大體符合捐贈條件,就幫她送回慈濟大學。今年農曆正月初九,她聽到慈濟人分享上人於早會開示「天公生」的教育意義,歡喜言:「今天是好日。」即閉上眼睛安詳往生。

上人讚歎,自在來去的境界是許多佛教徒嚮往的修行境界,而許多慈濟人即是如此灑脫,心無罣礙、正念不迷。

「大體捐贈是慈濟人的心願,而且是捨己為人的大願力,人人以無私大愛付出,『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如願最如法。學佛要學正法,學得心無罣礙,悲智雙運,以慈悲救助苦難,以智慧輔導人群,使社會祥和。」

踏實走,慧命增

二十九日晚間,阿根廷慈濟委員黃秀菊以七十二歲之齡往生。秀菊師姊早年於阿根廷推動慈濟,並參與國際賑災,近年因罹患巴金森氏症而於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在人生的最後,法親、家人相伴,並捐贈大體成就慈濟大學醫學生的解剖學習。

三十一日志工早會,上人讚歎師姊是善於理家的賢妻良母,不僅先生也是慈濟志工,兒子成為慈濟醫師,媳婦也乖巧孝順;後半生因投入慈濟而發揮良能,在阿根廷以有限的人力做志業、播撒愛的種子,善耕福田、為社會付出,踏實走過此生,生命很有價值。

「雖然她晚年身有病痛,但得到許多人的關心與祝福,家人也都在身邊,很有福報。人生總要隨順自然法則——生、老、病、死,世間緣盡就要隨緣來去,以祝福取代離別不捨,結束今生的身體病痛,再來則是慧命增長的好人生。」

好因緣,代代傳

今年是「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滿二十周年,上人讚歎,慈濟青年結緣於校園、扎根於社會,有志一同,投入慈濟,是最美、最亮麗的人生;見年輕一代從幼年逐漸成長,能感受新生的希望。

二十年前,「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初成立時,上人曾賦予「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之期許。而今,慈青在各大專院校帶動行善、聞法、環保等諸多慈濟人文,尤其「晨鐘起,薰法香」運動行之有年,海內外慈青們透過網路聆聽「靜思晨語」,相互討論法益,自淨心地、增長慧命,也淨化其他人的心。

「法水如雨露,滋潤心地,使善種子萌芽成長,從小樹而大樹,成為一大片的菩提林,再產生無量無數的菩提種子。」上人讚歎,走入慈濟的年輕人,都是有好因、好緣而會合,「如今孩子們長大了,在各行各業發揮良能,且已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母,將慈濟種子傳承給下一代。代代傳承、緣起不滅,勤耕慈濟福田;令人感受人間希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