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 美的互動
◆5‧21《農閏四月‧初一》
【靜思小語】感恩、尊重、愛,是人際間最美的互動。
合和互協,善效應
義大利南部一所職校遭人置放爆裂物,昨天上課時間引爆,造成一人喪生、多人輕重傷,震驚全國;數小時後,義大利北部發生芮氏規模六點零淺層地震,多處建築物倒塌,傷亡人數持續增加。
一則是人禍,一則是天災。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心不平起惡念,造成傷亡悲劇、社會不安;而天災威力強大,令人敬畏。「欲使天下人心平和、氣候調順,生活富而無缺,必須人人提起慈悲大愛之心,互愛互助。」
二十多位菲律賓慈濟人日前返臺分享「三節合一」浴佛典禮的莊嚴與法喜,眾人彼此感恩、相互讚歎;上人稱許,此乃團隊合和互協所成就。「人與人之間,彼此感恩、尊重、愛,就是最美的互動,也能相互成就。」
馬尼拉敦洛區五月十一日下午發生大火,燒毀五百棟房屋,讓一千多戶貧民無家可歸;志工前往勘災並到避難中心慰問受災民眾,一週內致贈一千一百一十五戶生活物資應急。上人感恩慈濟人以慈悲大愛救苦救難,為天下人謀求幸福與平安。
「但願人人都能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愛心,在各地引發善效應,讓人間祥和平安、天下無災!」
把握當下,樂付出
與菲律賓志工談話,上人提及二○○九年當地凱莎娜風災後,慈濟人帶動馬利僅那市居民投入志工,獲得市府肯定、支持環保志業。「這就是因為大家合和互協,『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付出,故能成就不可能的事。」
世間人禍、天災不斷,上人勉眾從中體會無常,把握人生能運用的時間,為人群付出,促進社會祥和與平安。
「不只出家人要修行,在家居士也需要修行。有的人信佛,只是求佛保佑,口頭上說不與人攀緣,心態與行為卻大相逕庭——經常與人計較,稍不適意即耿耿於懷。這是錯誤的修行。」
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然而一般人受俗情俗緣糾纏,不得自在;上人勉眾,有緣接觸佛法、了解因果,面對逆境甘願接受,不再執著痛苦,如此不只能改善家庭氣氛,亦有助社會平安祥和。
心外無魔,當正信
一位師姊因跑道場在慈濟路上退轉,又於修行上受挫而致身心不安,來到上人面前請求開示。
「心志要堅定、是非要分明,才不會輕易隨境而轉。」上人殷切勸導,人生時間、力量有限,各個道場都有各自的修行方法,並非遍學各種方法就對自己有益。
「修行應與僧眾共住,為了不受拘束而單獨居住且要求信徒供養,不只違犯戒律,修行亦難以精進。出家不只是形象,更要有德行;佛陀即將入滅時,最擔心的就是出家人破壞律儀而自毀佛教形象,謂之『蝨子蟲自食獅子肉』。在家居士敬奉三寶,要『護法』而非『護人』。」
有些人自認「嫉惡如仇」,而難與團隊相處。然上人提醒,可能因為看別人不順眼,就認為對方是惡。「然而換個角度,別人看我們不順眼,也會認為我們是惡。所以,修行不只要培養心寬、念純,還要加上善解、包容。」
上人叮嚀,身體不舒服要就醫治療,如果檢查正常,那就是心理因素造成,可能是錯誤的觀念自我干擾。「心外無魔。是自我心靈信『邪』,所以生魔——生的是自己的心魔,導致內心無法安定。」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上人強調慈濟人都是「靜思弟子」,苦難眾生就是我們要關懷的對象。「修行不要冀求神通,先把人做好;人格成,佛格就成。只要把握正確的心靈方向,正信不迷,則日日是好日,處處都是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