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7期
2012-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志為護理
  上布施
  助人線上
  人生練習題
  蔬國人物誌
  大地園丁‧臺南
  大懺悔
  同個屋簷下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蔬國人物誌‧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一二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7期
  十七日 不爭

 

◆5‧17《農四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好人」不只是與人、與事無爭,還要有勇氣去做對的事利益人群。

淨人心,護大地

位於南美洲的巴西,西北部發生大洪水,東北部則苦於旱災,「水大不調」為農業帶來重創;美國亞利桑那州森林大火延燒多日,仍未完全控制……早會時間,上人擔憂世間四大不調迫及生命,亟需全人類正視環境問題並且合力解決,否則大地眾生無以生存。

「因為人心的貪婪、浪費行徑,惹來愈來愈嚴重的災難。天下事人人有責,唯有人心淨化、止息欲念,方能解救地球環境。」

慈濟透過每年五月浴佛典禮,引導大眾開闊心胸,虔誠祝福天下平安。香港慈濟人今年在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舉行浴佛典禮,吸引民眾與觀光客好奇參與,浴佛人數超乎預期;一群示威人士經過,在志工邀請下也隨著隊伍恭敬禮佛。

「儘管種族、國籍、宗教信仰甚至政治理念不同,但在浴佛當下,人人調和心念,同心祈願社會祥和、災難消弭;實在難得!」上人期許慈濟人努力調和人心,讓清流真正環繞全球,淨化人心與大地。

少不了一個你

「當年父親突然中風往生,讓我深感人生無常;此後就不斷尋找生命的價值,從而接觸佛法,更希望深入探討其中的道理。」大陸「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等人來訪,上人對眾述說其出家因緣與創立慈濟的發心。

從小木屋自修到出家受戒期間,上人看到當時許多貧苦人患病卻無力就醫,再加上探病時在醫院外看到一灘血,得知一位難產婦女無法負擔八千元保證金又被抬回家,深受衝擊,感到生命價值不應以金錢衡量。

「在克難中創立慈濟,靠常住辛苦做手工以及三十位家庭主婦日存五毛買菜錢,點滴積存慈善基金。有人問,為什麼不每個月捐十五元就好?我說,每天在竹筒中存下五毛錢,可以提醒自己日日付出助人。人人每天都存有助人善心,社會就能祥和有福。」

訪客梁先生說,很多人見過生命的無常,也有機會看到像「一灘血」這樣令人不忍的人間事,卻無法受到啟發並起於行動;上人當時只有二十多歲,卻能有此感悟且開創慈濟志業,非常人所能。

上人回答:「見到人間事相而有所感觸,就是佛教常說的『因緣』。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我的發心是從探討佛法開始,佛法指引我人生方向。每個人的人生,都要有正確的方向指引。」

梁先生讚歎,從上人一人的發心開始,到現在全球許多國家都有慈濟志工在影響當地社會;如果四十六年就能從「一」到「百萬」,或許再過四十年,就會有幾億人受影響。

上人說:「我從未想這麼多,每一天總是『把握當下、恆持剎那』,認定該做的事,認真做就是了。其實慈濟事是全球慈濟人共同成就,不是我一人所做,所以要感恩所有的慈濟人,也包括在座諸位——天下事需要天下人共同承擔,少不了任何一人!」

對的事,勇敢做

「世間沒有比生命更有價值的事物,有生命才有希望、有健康才有幸福;這是當初蓋醫院很單純的想法。無論社會生態有何轉變,對的事情,做就對了!要堅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方向。」

醫療志業董事會中,上人開示,為了救護生命,必須有足夠的醫療空間;為了教育良醫良護,也需要培育人才的空間;長遠觀之,醫療志業需要有永續經營的良策。

「好人不只是與人無爭、與事無爭,還要有勇氣去做對的事,才能利益人群。」上人囑託各院院長與董事們,有志一同守護慈院,讓醫師在臨床、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有發揮的空間,以培育更多優秀醫療人才。

「慈濟人雖然不爭,但是要立志——讓醫療人員有良好的空間發揮使命。即使所培養的人才將來到其他醫療院所服務,也能拓展愛與善的醫療人文。」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