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至九日 「護己」之道
◆5‧8~9《農四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修善斷惡,謹慎身、口、意,才是真正「護己」之道。
求功德,老實付出
一位商人一心求神祇賜福,讓他事業成功、賺盡天下財富。有人告訴他:「只要每晚用最好的柴拜火神,錢財就會如熱火般滾滾而來。」於是他遣人上山砍柴,用最好的木料,三年不間斷拜火。怎知生意不僅沒有起色,還日漸衰退。
又有人告訴他:「每天太陽、月亮出來前,準備豐富祭品虔誠禮拜,就會日進斗金。」於是他天天殺雞宰羊祭祀,連續三年拜求,生意卻愈來愈差,不僅花光家產而且病倒了。
多年來一直拜求,不僅沒有得到福,還增添心中煩亂;人人都說佛陀是覺者,他決定到祇樹給孤獨園請佛開示。
見到佛陀,商人大聲哭訴過往為追求財富名利,用盡心力卻一敗塗地……佛陀告訴他:「你為求財,大量砍伐樹木當柴燒、大量殺害動物來祭祀,造業深如大海,怎麼可能得福呢?」
「現在開始,你要孝順父母、發心行善,同時要去除內心的貪、瞋、癡、慢、疑;相信正法且精進入法,才能使身心安住。」
商人聽了心開意解,懺悔過去愚癡犯錯;心病去除,信心生起,決定回去老老實實做生意,並且隨分隨力為社會人群付出。
晨語時間,上人引述《法句譬喻經》這則故事教育大眾,信仰宗教若只是為了求福、求財、得庇佑,而做有求之施,難以真正得到法益。
何謂功德?上人說明,內能自謙就是「功」、外能禮讓則是「德」。「求功德,要向內修心、改變習氣。對佛陀所說之法,依教奉行,信根穩固、信力堅定,就不會輕易聽信人言而偏邪迷信。」
人生苦短,一生勞碌求利、不斷擴展事業,到頭來再多的財富也留不住、帶不走,更可能為子孫惹來禍端。上人教眾應秉持正信、正念,發大心、立大願,為社會人群行善付出;信願行具足,才能圓滿諸事、得大智慧。
內而外,修善斷惡
九日晨語,上人再言《別譯雜阿含經》故事,闡述「護己」之道——
波斯匿王虔誠信仰佛法,一日在聞佛說法後用心思考:「云何護己?云何不護己?」得到一個結論:「若人修善,名為護己;若人行惡,名不護己。」隨後趕往祇園見佛,分享心得。
佛陀嘉許波斯匿王,並說偈言:「修行於善法,有慚亦有愧,不護三業者,邪見及懈怠。」
「佛陀教導,與其在身外布署重兵保護自己,不如『內護』——謹慎於身、口、意三業,修行善法除邪惡,才是真正『護己』,莫因懈怠墮落而自我毀害。」上人強調,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從內心到行為,修善斷惡。
「說話之前須慎思,莫不經思考即脫口而出,在人與人之間以訛傳訛、混淆視聽,使人心紊亂、社會不安。種福因、造福緣,遠離惡因緣,才是真正愛護自己的生命與慧命。」
波斯匿王貴為一國領導,佛陀除了教導其「修行於善法」,尚教導「有慚亦有愧」,警惕國王時時注意心念,不起貢高我慢心。上人說明:「『慚己愧人』,是縮小自己、尊重他人的修行功夫。學佛務須『聞、思、修』,腳踏實地、步步精進,才能契佛之知見,得真實法。」
啟善念,付諸行動
五月七日下午,國道五號雪山隧道因小客車和客運追撞起火,導致兩人死亡、三十一人受傷的嚴重意外。宜蘭、臺北兩地志工聞訊,立即動員趕往幾所醫院關懷傷者;隔天並前往殯儀館為亡者助念、關懷家屬,並致贈慰問金。
上人在九日早會中感嘆人生多苦難須用心關懷,並且自我警惕。「看見人間溫馨、感恩之事,也要帶動『感恩、尊重、愛』的善循環,好好保護我們居住的淨土。」
與志業體同仁們談話,上人以「水漲船高」喻示:許多人行事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前提而不顧他人,就如一心只想打造大船,卻忽略大船必須航行於江河、大海之上。「種善因、結善緣,才能得善果報。只是很積極地結緣,卻沒有培植善因,亦如樹體龐大但是樹根萎縮,基礎不穩即陷整體於危境。」
上人表示,行善須及時,身旁有人極為乾渴,立即給予一杯飲水即能解救,無法等到挖掘出水泉再喝水;有行善付出之念,卻不能及時起於行動,實為可惜。
「靜思是『慧』,慈濟是『福』——於靜思法脈,要修學四弘誓願、誠正信實;在慈濟宗門,要力行四無量心,走入人群付出。」上人勉眾內修外行,不斷運用佛法調整心念、改變習氣。「菩薩道上要維持正確的方向、腳踏實地,才能起善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