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7期
2012-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志為護理
  上布施
  助人線上
  人生練習題
  蔬國人物誌
  大地園丁‧臺南
  大懺悔
  同個屋簷下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蔬國人物誌‧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一二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7期
  一日 「學佛」,而非「求佛」

 

◆5‧1《農四月‧十一》

【靜思小語】佛陀並非給人保佑,而是給人教育。

聲色利養,不動心

《法華經‧方便品》經文:「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以妙智,於恆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上人於晨語時間解說,佛智廣大高深,新發意菩薩須恆持發心,在長遠的菩薩道上步步精進、福慧雙修,才能逐漸接近佛智。

佛經中記載一則須賴長者的故事——

舍衛國的須賴長者是皈依佛陀的清修士,生活非常貧困,靠著做苦工換取生活所需;然其守戒行善、勤修佛法,許多人都很敬愛他,每當他到祇園精舍向佛求法時,城裏許多人都會跟隨前往,天人也在旁護衛。

帝釋天想試探這位修行人是否真的戒行清淨、道心堅固,於是在他靜坐時幻化一群人在旁吼叫謾罵,須賴長者的心念絲毫不受動搖;帝釋天再讓這群人以兇惡的形象威脅、壓迫,仍不能使其起瞋怒之心;接著再以美麗的女子誘惑、將充滿金銀珠寶的寶塔放在他面前,須賴長者依然安如泰山,毫不動心。

帝釋天於是現身詢問須賴長者:「如此精進修行,是為追求什麼?」須賴長者回答:「我無所求,只希望眾生能脫離妄想、煩惱,得到正法、正見、正思惟;眾生得離苦,我就快樂。」帝釋天由衷讚歎須賴長者,從此恭敬護持。

「須賴長者雖然生活貧苦,卻不貪戀聲色利養,把握因緣修行度眾;這就是『少欲知足、難忍能忍』的清修士典範。」上人勉精舍清修士效法須賴長者恆持初心,堅持志向,守護身、口、意,於菩薩道上步步精進。

「『靜思法脈勤行道』,要內修誠、正、信、實,發『四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要外行慈、悲、喜、捨。精進內修外行,才能真正福慧雙修。」

素食素心,愛地球

五月是慈濟人的感恩月,也是齋戒月,從二○○三年推動齋戒至今,已是第十年;如今全球慈濟人更進一步推廣「八分飽」理念,帶動大眾改變生活習慣,促進健康、啟發善念,也為地球環境盡心。

臺中大甲部仔村每年都有媽祖遊庄的民俗活動,當地慈濟志工洪利當去年被選為「爐主」,代表社區居民負責一年的祭祀事宜;今年卸任時照慣例要宴請全村五百多人,洪師兄決定採用素食。四月八日當天慈濟人準備十二道素食,請居民自備環保餐具來享用,還邀來臺中慈院同仁介紹吃素對健康的益處。

早會時間,上人稱許洪師兄積極推動素食、環保與衛教;也提到馬來西亞慈濟人推廣素食不遺餘力,四月二十二日檳城州政府首次與三十六個佛教團體聯合舉辦「檳州全民慶衛塞」活動,慈濟人邀請民眾參與浴佛,並在現場提供兩千五百份素飯盒、宣導「八分飽」理念。

而在檳城,慈濟人去年開始發起五月一日「萬人齋戒日」,今年號召了八十家餐館免費提供民眾兩萬五千份素食。澳洲黃金海岸慈濟人則邀請照顧戶和慈青一起做健康素食料理,慈青更發願「勸素一萬餐」……

上人肯定慈濟人積極響應與推動茹素,形成正向的社會風氣與時尚。「要讓天下風調雨順、人人平安,唯有每個人自我反省,徹底改變生活習慣。莫輕視一己的改變對地球微不足道,只要自問『能不能做到』?假如人人都做到儉樸生活,就是對地球盡一分心、對氣候盡一分力。」

即使個人之力如滴水般微弱,上人鼓勵大家,只要人人願意承擔責任,匯集滴水,也能形成一股淨化社會的泉源。「期待人人不只是素食,更要素心——淨化人心,引導迷失方向的人心回歸正向。」

禮佛學佛,悲智行

與訪客談及對新大殿主堂佛像的構想,上人表示,希望塑出讓人體會佛陀智慧與精神的佛像,而非供人膜拜祈求的塑像。

「佛陀是宇宙大覺者,為了引導眾生了解道理而來人間,佛陀並非給人保佑,而是給人教育。禮佛、尊敬佛,是為了解佛陀的無量智慧,以及慈悲度眾生的心懷。」

上人強調,慈濟道場的佛像,不局限在佛龕裏,而是在無邊際的宇宙中;希望讓世世代代的慈濟人都能正確理解佛教;佛教徒信仰的是佛陀的智慧,能夠體會佛陀的智慧,對於佛所說的法才能信受奉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